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欧阳修
释义 Ouyang Xiu
欧阳修(1007~1072)(卷名:中国历史)

  北宋大文学家和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幼孤贫,受母教,至以荻画地学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任西京(今河南洛阳东)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交游。他创作的古文及诗歌,力矫骈文和西崑体绮靡之弊,遂以文章名冠当代。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范仲淹等行新政,欧阳修极力赞助(见庆历新政)。范仲淹等罢,欧阳修亦出知滁州(今安徽滁县),徙扬、颍(今安徽阜阳)二州,留守南京(今河南商丘)。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嘉祐三年(1058)加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以撰《唐书》成,迁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在翰林学士院八年,知无不言。累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变法之初,欧阳修曾抵制青苗法的推行。熙宁五年(1072)卒,谥文忠。


  欧阳修博学多能,为学“不惑传注”,勇于疑古。所著《诗本义》、《易童子问》、《春秋论》等,于旧说多所驳正。他早岁有志史学,不满于薛居正《五代史》,因自改作。从景祐三年(1036)到皇祐五年(1053),撰成《五代史记》,世称《新五代史》。庆历中,宋仁宗赵祯下诏重修《唐书》,以宋祁等为刊修官,迁延十载不就。至和元年(1054),欧阳修奉诏编《唐书》,撰本纪、志、表,宋祁专撰列传。嘉祐五年书成,世称《新唐书》。欧阳修又嗜好金石文字,从庆历五年到嘉祐七年,十八年间,收得鼎铭、碑志、法帖一千卷,名曰《集古录》,用以考正史传讹阙,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为中国金石学之嚆矢。他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行世。
   参考书目
 吴泽主编:《中国史学史论集》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朱杰勤著:《中国古代史学史》,河南人民出版社,郑州,1980。
 刘子健:《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6: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