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宜侯夨 |
释义 | Yihouzegui 宜侯夨(卷名:考古学) 西周早期青铜器。以作器者为宜侯夨而得名。铭记述周康王封夨为宜侯,并赏夨以器物、土田、奴隶等,是研究西周奴隶社会的历史和分封制度的重要资料。该器1954年出土于江苏省丹徒县烟墩山西周墓中。现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圆腹四耳,高圈足,通高15.7厘米,口径22.5厘米,腹深10.5厘米,足径18厘米。圈足上有钩形的扉棱4个。腹外以突出的大旋涡纹为主题花纹,圈足饰夔龙纹。腹内底部有铭文12行,约130字,有16字残失不清。铭文大致可分3段:①记周康王省视武王、成王所伐之商图及东国之图。王在宜地宗社举行祭祀。②为王册命的全文,即封夨于宜地为宜侯,赏以礼器、土田、奴隶。③记宜侯夨在受赏赐以后,称颂王的美德,因而作铜器以纪念其父虞公。铭文所记土田、奴隶的封赏及周王与宜侯的臣属关系,有助于研究西周初期周王朝的分封与江南开发的情况。 此与令彝、令尊、令应是一人所作之器,但诸器制作有先后。铭文中的宜地,研究者多以为可能即今丹徒附近,也有人认为未必即在此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