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托勒尔,E. |
释义 | Tuole'er 托勒尔,E.(卷名:外国文学) Ernst Toller (1893~1939) 德国剧作家。生于萨莫钦(今属波兰)。父亲是商人。早年在法国上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自愿从军。战争使他从拥护战争转变为反战派。关于这一转变,他在自传《德国青年》(1933)中作了记载。1916年负伤退伍,在慕尼黑和海得尔堡继续求学。在慕尼黑通过库尔特·艾斯纳加入了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1919年担任慕尼黑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在巴伐利亚起义时,任红军总指挥,但他不肯对反动势力使用暴力镇压,招致革命失败。他被捕判刑 5年(1919~1924)。他在理论上承认革命暴力的必要,但又怀疑革命暴力是否合乎道德。这个矛盾几乎贯穿在他的所有作品中。 托勒尔在狱中完成他的第一部剧作《转变,一个人的搏斗》(1919)。这是一部表现主义的剧作,描写一个艺术家经过战争走向革命的道路。在表现手法上,可以明显地看到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和德国戏剧家魏德金德的影响。《群众和人》(1921)是托勒尔具有自己创作特色的作品,表现革命者个人同“群众”对立的主题。《捣毁机器的人》(1922)与《群众和人》同一主题。悲剧《德国的辛克曼》(1923)和喜剧《被释放的沃坦》(1923),揭露和批判了法西斯主义。 1924年托勒尔出狱。这时革命风暴已过,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在新形势下如何保持革命理想,成为托勒尔苦心思索但又不得解决的问题。在《请注意:我们还活着!》(1927)一剧中,作者通过主人公卡尔·托马斯表达了自己的这种矛盾。《熄火》(1930)是一部文献剧,它生动地描写水兵起义亦即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的经过。1933年以前,他还写了《美国的奇迹》(1931)和《瞎女神》(1932)。 1933年希特勒夺取政权后,托勒尔的书被禁并焚毁。他流亡国外,经瑞士、法国、英国到美国。流亡期间写了许多反法西斯的诗歌、剧作,其中包括剧本《哈尔牧师》(1939)。托勒尔一生心向革命,但德国的革命屡遭失败,他的革命理想一再破灭。1939年在纽约自杀。 托勒尔还写了不少诗歌,诗集有《囚犯的诗》(1921)、《晨曦》(1924)、《燕子集》(1924)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