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拿马历史 |
释义 | Banama lishi 巴拿马历史(卷名:外国历史) history of Panama 巴拿马共和国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地峡。境内巴拿马运河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素有“世界桥梁”之称。面积77082平方公里,人口209万(1983),印欧混血种人占65%,黑人占13%,白人占11%,印第安人占10%。居民中93%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首都巴拿马城。 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 巴拿马地峡原为奇布查、加勒比等印第安人部落聚居地。1502年C.哥伦布第四次航行美洲时在此登陆并建立殖民据点。1513年V.N.de巴尔沃亚穿越地峡到达太平洋岸,宣布地峡为西班牙王室所有。1519年P.阿里亚斯·达维拉建巴拿马城,地峡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殖民统治时期巴拿马行政归属几经变动 。1535~1542年由巴拿马检审庭管辖。1542~1565年划归危地马拉都督府。1565~1718年划归秘鲁总督区。1718年以后划归新格拉纳达总督区。巴拿马是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的重要贸易中心和物资转运站,来自马尼拉等地的商船将商品经巴拿马运销南美洲,来自秘鲁等地的贵重金属与其他物产也经此运往宗主国。16世纪60年代,每年经巴拿马转运的货物达 1万吨以上。1671年英国海盗H.摩根劫掠并烧毁巴拿马城。 美国的干涉与运河的建成 1821年11月28日巴拿马脱离西班牙殖民统治,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称地峡省。1830年该共和国解体,巴拿马于次年加入新格拉纳达共和国(即今哥伦比亚)。1840~1841年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另立地峡国。以后多次出现分离运动,均告失败。1855年美国建成横贯地峡的铁路,并获得大量利润。1903年,美国为了取得开凿巴拿马运河的特权,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派出舰队阻止哥伦比亚军队干预,11月 4日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成立巴拿马共和国。(见巴拿马独立) 巴拿马政府于1903年11月18日与美国签订关于运河问题的不平等条约(见美国-巴拿马条约),规定巴拿马将一条10英里宽的地带,即所谓“运河区”,交美国永久控制,美国享有在巴拿马驻军和“维持秩序”等特权。1904年M.阿马多尔·格雷罗出任总统,颁布第一部宪法,承认美国在巴拿马有“恢复公众和平与宪法秩序”的权利。1914年巴拿马运河建成,美国取得巨大的经济与战略利益,美国管辖下的运河区成为巴拿马国土上的“国中之国”。美国多次派军队干涉巴拿马内政。1917年美资巴拿马电力与电灯公司成立;1925年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巴拿马取得 25000公顷土地。美国垄断资本的渗入严重阻碍了巴拿马民族经济的发展。 反美斗争的不断高涨 B.波拉斯执政期间(1912~1916;1918~1920;1920~1924)采取削弱教会权力措施;总工会等群众组织相继成立。30年代,社会党和共产党先后成立。1936年H.阿里亚斯政府在群众斗争推动下与美国缔约,取消1903年条约中美国武装干涉巴拿马内政的特权,将运河年租金由25万美元增加到43万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借机在巴拿马租借 134处军事基地。战后,巴拿马人民反美斗争不断高涨,促使政府陆续收回一部分军事基地,并于1955年再次修改1903年条约,运河年租金提高到193万美元。1964年1月,巴拿马爆发反美风暴,要求收回运河和运河区主权,遭到美军残酷镇压,21人死亡,300人负伤;巴拿马政府宣布与美国断交。在人民斗争和世界舆论压力下,美国被迫同意与巴拿马重新谈判一项运河条约。 1968年10月,国民警卫队司令O.托里霍斯·埃雷拉执政,1972年制订新宪法,D.B.拉卡斯任总统,托里霍斯·埃雷拉任政府首脑。托里霍斯·埃雷拉政府与美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谈判,1977年9月7日两国签订巴拿马运河条约和“关于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和经营条约”,规定美国在1999年12月31日将运河移交给巴拿马,并全部撤军。从而彻底废除了1903年不平等条约。托里霍斯·埃雷拉政府还从跨国公司手中收回了18万公顷土地;将美资电力与电灯公司、一家外资柠檬公司、一家私营微波公司等收归国有;建立了遍布全国的国家通讯网;实行城市客运合作化;倡导建立由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组成的香蕉出口国联盟。巴拿马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与金融中心,约有 300家外国公司在科隆自由区从事转口贸易,80多家外国银行在巴拿马城开业。1978年10月,A.罗约当选总统,继续执行托里霍斯·埃雷拉的内外政策。1982年罗约辞职,副总统R.德·拉·埃斯普列利亚就任总统。1984年 5月,N.A.巴尔莱塔当选为总统。80年代以来,巴拿马参加孔塔多拉集团并参与拉美经济一体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