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顿,D.H.R. |
释义 | Badun 巴顿,D.H.R.(卷名:化学) Derek Harold Richard Barton (1918~ ) ![]() 巴顿在40年代初当研究生时,就对甾族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感兴趣,并着手进行结构方面的分析研究。在这期间曾受到O.哈塞尔发表的论文的启示,为了弄清分子内各个原子的空间排布位置和相互间作用的关系,他在1945~1949年间设计了多种有机化合物的分子模型,以表示三度空间的立体图像。1949年他应美国哈佛大学之聘,任有机化学客座主讲人。经过多年研究,他阐明了分子的特性与它们的空间构型和构象之间的关系,发展了有机分子立体化学的结构概念和理论;通过对脂环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指出了许多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提出了一些甾族化合物的构象;50年代初,关于构象分析的著名论文公开发表,在科学界引起巨大反响,认为是对立体化学和有机结构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60年代后,他在合成甾醇类激素方面又取得重要成就,发明了著名的合成醛甾酮的一种简便方法,后被称为“巴顿式反应”。此外,他还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合成青霉素和各种四环素类抗菌素的重要文章。他因测定一些有机物的三维构象所作的贡献而与O.哈塞尔共获1969年诺贝尔化学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