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提丢斯-波得定则 |
释义 | tidiusi-bode dingze 提丢斯-波得定则(卷名:天文学) Titius-Bode law 行星同太阳平均距离的经验定律。1766年,德国人提丢斯提出,取一数列0,3,6 ,12,24,48,96,192……,然后将每个数加上4,再除以10,就可以近似地得到以天文单位表示的各个行星同太阳的平均距离。1772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得进一步研究了这个问题,发表了这个定则,因而得名为提丢斯-波得定则,有时简称提丢斯定则或波得定则。这个定则可以表述为:从离太阳由近到远计算,对应于第n个行星(对水星而言,n不是取为1,而是-∞),其同太阳的距离an=0.4+0.3×2n-2)(天文单位),按此式得出的计算值与观测值的比较见下表,括号内是当时未知的行星和小行星。 ![]() 提丢斯-波得定则也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 ![]() 此外,有的卫星同它所属的行星的平均距离也有与提丢斯-波得定则相类似的规律性。 关于提丢斯-波得定则的起因,虽有人提出一些解释,但尚无定论。 参考书目 M.M.Nietro,The Titius-Bode Law of Planetary Distances, Its History and Theory,Pergamon Press,New York,197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