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日俄战争
释义 Ri-E Zhɑnzheng
日俄战争(卷名:军事)
Russo-Japanese War
  1904年2月~1905年9月,日本和沙皇俄国重新瓜分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而争夺亚洲及太平洋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战争主要在中国东北进行,使中国人民蒙受巨大灾难,朝鲜人民也深受其害。
  历史背景  19世纪末,日本和沙皇俄国竞相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1894年,日本出兵侵入朝鲜,对中国发动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从中国割取辽东半岛,并将朝鲜纳入其势力范围。日本的扩张触犯了妄图独吞中国东北的俄国的利益。俄国串通德、法两国,始则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中国,继而借口“还辽有功”和“共同防日”,诱使中国清政府签订密约,攫取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满洲里至绥芬河)的权利。1898年,又强行租借旅顺口和大连,攫取修筑中东铁路支线(哈尔滨至大连)的特权。1900年,俄国在参加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同时,以“保护铁路”为名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全境。嗣后,不仅拒不撤兵,反加紧向朝鲜渗透。日本一直不甘心退出辽东半岛,积极扩军备战,准备以武力迫使俄国让步。1902年,日本与英国结盟,并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在此前后,日俄两国虽就瓜分中国东北和朝鲜问题一再谈判,但始终未能达成妥协。1904年2月6日,两国终于断绝外交关系。
  战前双方态势和企图  日本陆军有常备军近20万人、预备役3.5万人、后备役20万人,主要部署在本州、九州地区;海军有作战舰艇80余艘,26万余吨,主要基地在佐世保、吴港、对马。日军的作战企图是:以海军歼灭俄太平洋分舰队,夺取制海权;以陆军一部登陆朝鲜,向鸭绿江推进,实施钳制作战;主力在辽东半岛登陆,攻占旅顺口,尔后北进,歼俄军主力于辽阳、奉天(今沈阳)一带。


  俄国陆军有常备军113.5万人、预备役350万人,主要部署在西部;远东地区仅10万人,分散在中国东北、滨海边区和外贝加尔地区。海军有4个舰队,主力部署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太平洋第1分舰队辖作战舰艇63艘,19万吨,主要基地在旅顺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俄国总兵力虽超过日本,但远东战场的优势却在日本方面。俄军的作战计划是:以海军阻止日军登陆,以陆军一部守旅顺口和乌苏里江,另一部兵力在鸭绿江岸迟滞日军进攻;主力在海城、辽阳地区集中,待增援部队到达后转入反攻,先将日军逐出东北、朝鲜,后在日本本土登陆。
  作战经过  1904年2月8日夜,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总司令为东乡平八郎海军中将)突然袭击泊于旅顺口外的俄国太平洋第 1分舰队(司令为О.В.斯塔尔克海军中将),揭开日俄战争序幕;9日,又击沉停泊在朝鲜仁川的2艘俄舰。以后,日舰队通过不断攻击和封锁旅顺口,限制俄舰队的行动,为陆军在朝鲜和辽东半岛登陆创造了条件。2~3月,日陆军第1集团军(司令为黑木为桢上将)先后在仁川和镇南浦登陆,4月末至5月初,渡过鸭绿江,击溃俄东满支队(司令为Μ.И.扎苏利奇中将),占领九连城、凤凰城,前出太子河,威胁辽阳俄军的侧后。5月5日,日第2集团军(司令为奥保巩上将)开始在辽东半岛貔子窝登陆,26日占领金州,29日,日第3集团军(司令为乃木希典上将)在大连登陆,进逼旅顺口。6月,第2集团军回师北上,在得利寺击退南下救援旅顺口的俄军南满支队(司令为И.И.什塔克尔别尔格中将),然后乘胜追击,沿铁路向辽阳进攻。5月19日,日独立第10师在辽东半岛大孤山登陆。6月,占领岫岩,7月,与第2集团军1个师合编为第4集团军(司令为野津道贯上将),占领析木城,前出海城。至此,日军3个集团军形成了合围辽阳的态势。
  辽阳之战  辽阳是中国东北南部的战略要地,6月20日,日军成立“满洲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为大山岩上将,统一指挥各集团军,准备进攻辽阳。俄满洲陆军由总司令А.Н.库罗帕特金上将直接负责指挥。日军参战兵力为3个集团军,13.5万人,火炮474门;俄军为2个集群,15.2万人,火炮606门。8月下旬开始,日军第1集团军首先向俄军左翼迂回,第2、第4集团军继而从正面进攻。经过10天激战,库罗帕特金担心被围,于9月初下令全线退至沙河,日军乘势占领辽阳。此战日军伤亡2.4万人,俄军伤亡近2万人。
  沙河之战  9月末,俄军兵力增至21万余人,火炮758门。日军为12万人,火炮488门。俄军恃兵力优势,从10月初开始向日军进攻,日军积极反击,双方在沙河地区展开激战。10月中旬,双方均因丧失进攻能力而转入防御,形成隔河对峙局面。此战日军伤亡2万余人,俄军伤亡4万余人。
  旅顺口之战  8月19日,日军第3集团军对旅顺口要塞发动总攻。最初采用强攻,久攻不克,付出重大代价;尔后改用围攻,实施坑道爆破。12月5日,日军攻占瞰制港湾的203高地,并在高地上设立炮兵观测站,击毁港内突围未成的俄海军主力舰只。1905年元旦,俄守军 (司令为А.Μ.斯特塞尔中将)投降。此战日军累计兵力约13万人,火炮400门;俄军兵力约5万人,火炮646门。日军伤亡近6万人,俄军被俘3.2万人。
  奉天之战  日军占领旅顺口,使日俄战争发生重大转折。日第 3集团军所辖第11师得以扩编为鸭绿江集团军(司令为川村景明上将),转进奉天东南赛马集,其余各师相继北上,参加奉天之战。1905年2月中旬,日军于沙河一线集结5个集团军,25万人,火炮992门,完成了进攻准备。俄军在奉天周围集结3个集团军,约30万人,火炮1494门,准备与日军决战。2月20日,日军全线发起攻击。鸭绿江集团军和第 3集团军向俄军左、右两翼迂回,第1、第2、第4集团军从正面钳制俄军,主攻指向俄军右翼。由于俄军统帅库罗帕特金对日军主攻方向判断有误,对总预备队运用不当,俄军遭到失败。3月9日夜间,俄军撤退。此战日军伤亡7万人;俄军伤亡、被俘9万人。奉天之战后,俄军退守四平一线。
  对马海战  当俄国太平洋第1分舰队部分被歼,其余舰艇被封锁在旅顺口港内时,俄国调波罗的海舰队主力38艘舰艇编成太平洋第2、第3分舰队(由З.П.罗热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统一指挥),一路经苏伊士运河,一路绕非洲好望角,驶往远东增援。于1905年5月27日,在对马海峡遭到日本99艘舰艇的截击。日舰队以多对少,以逸待劳,发挥舰艇的火力、速度优势,机动作战。结果,俄舰队大败,被击沉19艘,被俘5艘,死亡5000人,被俘6000人(内有舰队司令);日舰队仅损失水雷艇3艘,伤亡700人。此战决定了俄国在日俄战争中的败局。
  对马海战以后,6月下旬,日朝鲜集团军(司令为长谷川好道上将)在朝鲜元山登陆,进取会宁。7月,日第13师在萨哈林岛(库页岛)登陆,8月1日,俄守军投降。至此,日俄两军的作战行动结束。
  战争结局  日俄战争历时19个月,日军参战总兵力约110万人;俄军参战总兵力约120万人。战争中,日军伤亡、被俘约21万人,损失舰船91艘,支出军费17.2亿日元。俄军伤亡、被俘约27万人,损失舰船98艘,支出军费20亿卢布。日军在战场上虽然节节胜利,但人力、财力消耗殆尽;俄国接连失利,国内酝酿着革命危机。双方均不愿将战争继续下去。美国乘机出面调停。1905年 8月,日俄在美国朴次茅斯谈判。9月5日签订《朴次茅斯和约》。战后,俄国退守中国东北北部,朝鲜和中国东北南部则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日本战胜俄国的主要原因是:战前准备充分,1895年开始的十年扩军计划,至战争爆发时已经完成;军队以师为基本战术单位,适于在山地作战;官兵训练有素;战争初期实施突然袭击,掌握了制海权。而俄国低估日本的实力,对战争准备不足;战场远离国家中心地区,仅有的一条西伯利亚铁路,运输能力低,兵员和物资的补充不能满足需要;军队的编制装备不适于山地作战;官兵厌战,士气低落;军队缺乏训练,军事素质差;统帅部执行消极防御战略,指挥失当。В.И.列宁的结论是:“不是俄国人民,而是专制制度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战争期间,日俄两国都动员了庞大兵力,陆军较广泛地使用弹仓步枪、机枪、速射炮等新式武器,海军装备了比较新式的军舰。作战行动有了更大规模,几个集团军展开在百余公里的正面上,纵深达到数十公里。战术发生了新的变化,迂回和包围成为进攻作战的主要战术手段。由于防御一方加强了火力,进攻一方必须善于利用地形,实施近迫作业,采用更加稀疏的散兵队形,并发展了夜战。炮兵已能从遮蔽发射阵地进行射击。防御阵地构筑的方法也有了发展。后勤保障在战争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在战争中陆海军协同动作显示了重大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