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客家山歌
释义 Kejia shange
客家山歌(卷名:音乐 舞蹈)
Hakkas mountain air
  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流行于广东东部的梅县、兴宁、五华、紫金,福建西部的上杭、宁化、清流、永定,江西南部的兴国、瑞金、永新等地,以及台湾北部的桃园、新竹、苗栗等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歌词句式为7字4句,每句为“2、2、3”的组合。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客家山歌的曲调各地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区的曲调,也因不同歌手演唱而有差异。它有多种腔调的变化,并有不同的名称。大致有下面几种:
  号子山歌  亦称山歌号子。多采用“哟嗬哈”等衬词,只有一个长乐句,在高音区相邻两三个音之间进行,散板,节奏自由,用假声唱,声音高亢。
  正板山歌  也叫四句板山歌。由4个乐句组成,结构工整对称,是客家山歌中流传最普遍的一种曲式。
  四句八节山歌  歌词4句,八节是指8个乐句。是把1句歌词分作两个乐句来唱,词中夹以较多的衬词。其曲调是在正板山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快板山歌  也叫急板山歌。歌词无衬词,曲调无拖腔。它是用正板山歌的曲调,把节奏紧缩,将速度加快来演唱。
  叠板山歌  亦称叠字山歌。歌词中插上较多的叠字叠句,有时多达数10字。其曲调的开头与结尾,基本上保留正板山歌的特点,中间则由于采用叠字叠句而扩充了曲调,演唱时近似数板。
  五句板山歌  歌词为7字5句,曲调是正板山歌的扩充。
  客家山歌调式多为羽调式和徵调式;一般多采用四声羽调式为la、do、re、mi,徵调式为sol、la、do、re。曲调进行时,羽调式常采用la—re(反行是re—la)或la—mi(反行是mi—la);徵调式常采用sol—la—do—re(反行是re—do—la—sol)。用音非常简练,有的山歌只采用两个音,如福建宁化的《新打梭标两面光》,江西铜鼓的《急板山歌》等,只采用re、la两个音。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兴国等革命根据地群众,用客家山歌编唱新词,歌颂革命,如《鸡心岭上金灿灿》等传唱各地,人们称为“兴国山歌”。20世纪40年代来,广东兴梅地区的文工团,创作了《花轿临门》、《回心转意》等剧本,配以客家山歌的曲调,有唱有说,从而发展成为客家地区的方言剧种“山歌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