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弗洛伊德,S. |
释义 | Fuluoyide 弗洛伊德,S.(卷名:社会学) Sigmund Freud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精神分析论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生于弗赖贝格(现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摩拉维亚),1939年9月23日卒于英国伦敦附近的开普顿。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曾在生理学家E.W.von布吕克的生理研究室工作。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3~1885年,在维也纳公立医院对脑髓进行了重要研究,任神经病学讲师;还发现了可卡因的麻醉作用。1885年到巴黎随神经病学家J.M.夏尔科进修神经病学。在夏尔科的影响下,兴趣由临床神经病学转到了临床精神病学。1886年回维也纳与生理学家J.布鲁尔合作研究歇斯底里及其疗法。1895年与布鲁尔合著《癔病研究》,开创了精神分析法。1908年,在“心理学星期三聚会”的基础上,成立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1910年发展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如“宣泄法”和“自由联想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心理学的理论。一般心理学史家把他在1913年以前的系统观点称为早期理论,那时的代表作有:《梦的解析》(1900)、《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4)、《性欲理论三讲》(1905)和《精神分析引论》(1910)。最后20年,弗洛伊德在修订其早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理论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了一种人生哲学,企图解决社会生活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主要代表作有:《超越愉快原则》(1920)、《文明与不满》(1920)、《群众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1921)、《自我和本我》(1923)。在社会科学方面的代表作有:《图腾和禁忌》(1913)、《摩西和一神教》(1938)等。 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有:意识和潜意识、压抑和反抗、梦的解释、性本能或里比多、性心理的发展、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等。晚期理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人格结构、性欲升华等。作为一个治疗精神病的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一个涉及人类心理结构和功能的学说。他的观点不仅在精神病学,而且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美学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论点已被他当时的合作者、后来与他分手的A.阿德勒和C.G.容格等人,以及H.S.沙利文、K.霍尼、E.弗罗姆等新弗洛伊德主义者修正和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