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忠恕
释义 zhongshu
忠恕(卷名:政治学)
  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范畴,也是一种政治道德范畴。通常被认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
  忠,就是要求为人办事做到尽心尽力。孔子说“为人谋而不忠乎”,即此意。忠的另一层含义是对君主要竭诚尽心,孔子在同鲁定公谈话时曾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他认为忠君是很重要的,但却是相对的,“臣事君以忠”是以“君使臣以礼”为条件的。恕,是以己推人的意思,要求用公正之心对待别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据此,朱熹曾对“忠恕”作了如下的注释:“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恕之道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曾子强调指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在孔子的学说中,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他总是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等思想,同他的仁的观念联系起来。
  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的加强,以及“君为臣纲”观念的形成与深化,忠的观念日益演化为主要是对君主的绝对服从,忠恕相比也更加强调忠,而且把不忠视为大逆不道。忠恕成为人民对统治者必尽的义务。
  忠恕之道是中国传统观念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起过复杂的作用。它作为一般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起过积极的作用。封建帝王们则利用忠恕之道愚弄臣民为他们效忠尽力,以巩固其统治;但其中亦有不少人在忠君的口号下从事保家卫国的战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