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磁粉 |
释义 | cifen 磁粉(卷名:化工) magnetic particles 一种硬磁性的单畴颗粒。它与粘合剂、溶剂等制成磁浆,涂布在塑料或金属片基(支持体)的表面,就可制成磁带、磁盘、磁性卡片等磁记录材料。磁粉对磁记录材料的性质影响极大。因此,对磁粉有一定的要求:①比饱和磁化强度σs和矫顽力Hc要大;②颗粒呈微细针状而均匀;③在磁浆中有高的分散性和填充性;④磁性稳定。磁粉要同时满足上述诸要求比较困难。常用的磁粉有氧化物磁粉和金属磁粉两大类。(见彩图) ![]() 氧化物磁粉 用量最大的一类磁粉,主要有三种: ①氧化铁磁粉 Fe3O4(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很早的磁性材料之一。它的σs和Hc都高于使用最多的γ-Fe2O3,但由于它的不稳定性和复印 (复印是指磁带层与层之间相互磁化而发生干扰的特性)大等缺点而逐渐为γ-Fe2O3所代替。γ-Fe2O3自20世纪50年代投入生产,迄今仍占磁性材料的主导地位。各生产厂制造γ-Fe2O3基本上仍以水合氧化铁FeOOH(即铁黄,Fe2O3·H2O 的简写)为起始材料进行以下热处理而生产: ![]() ②二氧化铬磁粉 1961年美国杜邦公司发表了水热法合成单相铁磁性二氧化铬的方法,1967年开始商品化生产。二氧化铬的Hc高,其他性能也优于γ-Fe2O3,主要用于高档录音带和录像带。二氧化铬是在高温(400~525℃)高压(50~300MPa)下分解三氧化铬而得。加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温度和压力。这种磁粉由于成本高及对磁头磨损大等缺点,未能广泛使用。目前在进行改进二氧化铬的工作,如常压下制备和进行包钴的研究等。 ③钴-氧化铁磁粉 为提高氧化铁磁粉的Hc,人们早就想采用在其中加钴的方法,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是包钴型磁粉。该法最早是由美国于1971年提出,包钴可分为两种:使用γ-Fe2O3为原料在水中分散后表面包覆Co(OH)2或形成钴铁氧体CoxFe3-xO4而成。后者的Hc可高出一倍左右。1973年日本东京电气化学工业公司研制出的Avi-lyn磁粉即属此类。它的Hc高并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对磁头的磨损仅为二氧化铬的1/5。包钴磁粉制成的磁带不仅与二氧化铬磁带有完全的互换性,而且彩色信号输出电平与信噪比等都超过了二氧化铬磁带。 近年来, 由于高Hc复制母带、 磁性卡片及垂直记录等对高Hc磁粉的特殊需要,六角结构的钡铁氧体(Hc>2000Oe)及其他高Hc永磁材料也被用作记录材料而受到重视。1982年日本用玻璃结晶法研制出钡铁氧体单畴细粉并制成涂布型垂直磁带。 金属磁粉 它的高σs(两倍于γ- Fe2O3)和高Hc(>1000 Oe) 使它作为高密度记录材料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稳定性差和在磁浆中不易分散等缺点,一直未能实用化。1978年金属粉商品磁带研制成功,这方面的发展极为迅速。制造方法主要有:①针状氧化铁在氢气中还原;②用强还原剂在磁场作用下于水溶液中还原金属盐;③真空蒸发凝聚等。 参考书目 李荫远、李国栋著:《铁氧体物理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7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