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武威汉简
释义 Wuwei Hanjian
武威汉简(卷名:文物 博物馆)
Wooden and Bamboo Slips of the Han Dynasty from Wuwei
  中国甘肃省武威市汉墓中出土的简牍。统称武威汉简。包括《仪礼》简、王杖诏令简和医药简牍等。
  《仪礼》简  1959年出土于武威磨嘴子6号汉墓。计有《仪礼》简469枚,其他日忌杂占简11枚。《仪礼》简分三种:甲本木简398枚,每枚长55.5~56厘米,宽0.75厘米,包括《士相见》、《服传》、《特牲》、《少牢》、《有司》、《燕礼》、《泰射》7篇。乙本木简37枚,每枚长50.05厘米、宽0.5厘米,内容仅《服传》一篇。丙本竹简34枚,每枚长56.5厘米、宽0.9厘米,内容仅《丧服》一篇。
  《仪礼》简除《服传》外,略与今本经文同,抄写年代当在西汉晚期,下限为汉成帝河平年间。甲、乙本《服传》为《丧服》单传,或说宗于秦始皇焚书前之古文本;丙本《丧服》为单经,未附传文,宗于昭、宣之世夏侯胜、萧望之传授的《丧服经》别行之学。表明西汉时经文和传文各自单独成书,分别流传,有异于后世的经传合编。《仪礼》简是迄今所见《仪礼》一书的最古写本,是经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在版本校勘上有较高的价值。
  王杖诏令简  1959年武威磨嘴子18号汉墓出土,计木简10枚,史学界称之为“王杖十简”。简长23.2~23.3厘米,宽约 1厘米。简文记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幼伯受王杖事,录有西汉本始二年(公元前72)和建始二年(公元前31)诏令。出土时简次已乱,对10简的排列顺序曾有争议。1981年武威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又征集王杖诏令简26枚,据说亦出土于磨嘴子汉墓,每枚长23.2~23.7厘米,宽0.9~1.1厘米,背面都有编号,今见“第一”至“第廿七”,中间缺“第十五”,简次顺序明确,内容包括建始元年(据“王杖十简”,或为建始二年之误)、元延三年(公元前10)关于高年授王杖及关于汝南郡王安世等坐殴辱王杖主弃市的诏令。上述诏令涉及对高年鳏寡残疾人的优抚,是研究汉代养老制度的重要资料。
  医药简牍  1972年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计木简78枚,每枚长23~23.4厘米,一类宽 0.5厘米,另一类宽1厘米;出土木牍14枚,每枚长22.7~23.9厘米,厚0.2~0.6厘米。简牍内容涉及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等。临床医学方面,有对疾病症状的描述和病名、病因、病理的记载以及治疗方剂。方剂有“治伤寒逐风方”、“治久咳逆上气汤方”、“治金创止痛方”、“治妇人膏药方”、“治目痛方”等30多种,涉及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针灸科等。药物学方面,列举了 100多种植物、矿物药,并且详尽地记载了这些药物的制作、剂型及用药方法等。针灸学方面记载了三里、肺输、泉水等穴位及用针方法、禁忌等。这些医药简牍是研究中国古代医学,特别是汉代医药学的重要资料。
  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北京,1964。
 武威县博物馆:《武威新出土王杖诏令册》,《汉简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
 甘肃省博物馆:《武威汉代医简》,文物出版社,北京,197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