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準 |
释义 | Li Zhun 李準(1928~ )(卷名:中国文学) ![]() 1953年,李準的第一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在《河南日报》发表,因为尖锐地触及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课题,引起了热烈反响。嗣后,又陆续发表《白杨树》、《孟广泰老头》、《雨》、《陈桥渡口》、《冰化雪消》等短篇和中篇,形象地表现了50年代前期处于变革中的农村社会风貌。 1954年,李準开始从事专业创作,并举家到荥阳县落户。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写了《农忙五月天》、《野姑娘》、《李四先生》等短篇,描绘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新人新事,表现了作者善于从不同角度捕捉新鲜事物的特点,逐步形成乐观而幽默的喜剧风格。稍后写的《芦花放白的时候》、《信》、《两匹瘦马》、《两代人》以及《春笋》、《清明雨》等,展现的农村生活领域更加广阔,主题思想的开掘也更为别致、深刻。 196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被认为是李準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李双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敢于向私有观念和习惯势力挑战,体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农村新人的成长。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后,“李双双”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稍后,他又发表了另一力作《耕耘记》,描写掌握了文化科学知识的新一代农民,也获得较大成功。 1969年李準再次带领全家到河南省西华县屈庄落户,在这个黄泛区和当地农民共同生活了将近 4年,这时他创作了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小说上集于1979年出版,下集于1984年出版。这部作品于1985年获茅盾文学奖。他还创作了同一题材的电影剧本《大河奔流》。此外,他又写了《芒果》、《王结实》等短篇小说。 1956年以后,李準在进行小说创作的同时,开始了电影剧本的写作。他写过近20部电影剧本,其中影响最大的除《李双双》外,还有《老兵新传》和根据他人小说改编的《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 他的主要电影剧作,收入《走乡集》(1963)和《李準电影剧本选》(1978)。 李準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创作。他的小说具有洗练鲜明,平易流畅,浑厚朴实的艺术格调。所作50多篇小说,陆续结集为:《芦花放白的时候》(1957)、《夜走骆驼岭》(1959)、《车轮的辙印》(1959)、《春笋集》(1962)、《李双双小传》(1977)等。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