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dun
盾(卷名:军事)
shield
  中国古代一种手持的防护械具。又称“干”,后来亦称“牌”。形体多为长方形、梯形或圆形,背后有握持的把手。
  原始形态的盾较简陋,多用木、皮制造,或用藤条编制。进入青铜时代以后,盾仍多用藤木及皮革制造。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发现的商朝盾牌,呈上边略窄于下底的梯形,盾面绘有虎纹等图案。已发现的西周时期的盾牌,也常是这种近于长方形的梯形。盾面多为皮质,常嵌有青铜铸造的盾饰。盾饰多呈狰狞兽面状,或人面状,或仅有大的圆铜泡,主要用以加强皮盾的防护效能。春秋战国时期的髹漆木盾,顶部作双重弧形状,表面绘有精美的图案花纹(见彩图)。秦汉时期,除沿用商周时期的长方形皮、木盾牌以外,还有铁制的盾。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樊哙传》中记载樊哙在鸿门宴上护卫刘邦时,就手持铁盾。但铁盾并不普遍。


  由于使用的民族和制造的地域不同,盾的名目也随之不同,如《释名》中记录有出于吴地的大而平的盾称为“吴魁”,出于蜀地的脊部隆起的盾称为“滇盾”。由于用途不同,形状与名称也不同,例如与刀配合攻防作战的步兵用盾,形状狭而长,称为“步盾”。车上使用的盾,形状狭而短,称为“孑盾”。步兵所持的长方形大盾,还可连锁排列,形成一条结阵的防线。
  南北朝时期的重甲骑兵,人马都披铠甲,所以较少用盾;步兵则使用较大的长方形盾牌,中间纵凸脊棱,盾面常饰有狮子等兽面图案。从敦煌莫高窟西魏壁画中,可以看到当时步兵使用长盾作战的图像。在宋官方编修的《武经总要》中,记录了当时军队经常使用的两种盾,亦称“旁牌”。如前图所示,图 1是一种大而长的步兵旁牌,图 2是一种小而圆的骑兵旁牌。火器出现后,盾牌的防护作用日益降低,但直到清朝末年组建用新式枪炮装备的“新军”以前,盾仍然是军队中必备的防护械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7: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