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防护林 |
释义 | fanghulin 防护林(卷名:农业) forest for protection 为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目的而经营的森林。营造防护林,在干旱、水土流失等严重的地区,可减免自然灾害的侵袭,保障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兼可解决木料、饲料、肥料、燃料的不足;在平原地区的农田周围,可改善林网内的小气候,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风沙为害地区,可抵御沙漠扩大、防止沙漠化发展。 种类 根据防护作用的不同,可将防护林分为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固沙林以及牧场、海岸、道路、果园的防护林等。随着森林对人类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还出现了卫生保健林或环境林专门的林种。在某个自然景观地带内,将各类人工防护林和原有的天然防护林,按照总体规划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形成一个完整的森林植物网络系统,即防护林体系,如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的防护林体系。 营造技术 营造防护林的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① 树种选择和混交类型。宜选择生长稳定、长寿、抗性强,树干通直高大,枝叶茂密,根系发达,并具有经济价值的乔、灌木树种。一般以优良的乡土树种为主,也可选择经过引种试验证明能适应当地条件的外来树种。为保证造林质量,要严格掌握适地适树的原则。混交林与单纯林相比,具有防护作用大、生长稳定、不易感染病虫害等优越性,故应尽可能形成多层混交林。营造时宜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在树种搭配上采用阴阳性混交型、乔灌木混交型或者综合混交型。 ② 防护林的配置。根据防护目的和地貌类型,在平原地区结合田、渠、路配置防护林带。主林带的走向一般与主要害风方向成直角,但在特殊情况下允许最大不超过45°的偏角。副林带与主林带相垂直。主、副林带纵横交错构成网格。水源林和水土保持林配置采用乔灌木混交型或综合混交型,配置成片状、带状或块状形式,构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林体系。 ③造林整地。细致的整地是营造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更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证造林质量的关键。通过整地措施既能消灭杂草和改变局部小地形,有利于拦截地表径流,又能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在干旱平原地区可采用带状或块状的局部整地方法,在水土流失的山区和半山区可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带状梯田等整地方法。造林整地,一般应在造林前一年进行,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随整地随造林。 造林应按设计进行造林(见造林密度、造林季节、造林方法和幼林抚育)。 经过林业区划划定为防护林的地区,只能进行小量择伐,清除病腐木,并须及时更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