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代宫廷绘画 |
释义 | Qingdɑi gongting huihuɑ 清代宫廷绘画(卷名:美术) court paintings of Qing Dynasty 中国清代宫廷画家创作的作品及由此形成的流派和风格。 机构及制度 满族入关建立清朝后,仿照前代,也在宫廷延纳画家进行绘画创作。顺治(1644~1661)、康熙(1662~1722)时只有画家供奉内廷,绘画事宜由内务府管理。雍正(1723~1735)时,内务府下设有画作,至乾隆(1736~1795)时,内务府中设有如意馆、画院处等机构,广置绘画、画样设计、雕刻等多方面的人才,成为综合性的宫廷艺术创作场所。对宫廷画家的管理制度已渐趋完善、严密。作为宫廷画家,须有朝臣、地方官荐举,或通过献画自荐,并经考核,方能进宫供职。初为试用期,待正式供职后,根椐画家画艺的高下,作画是否勤勉,对他们的待遇分为3等月薪:1等银11两,2等银9两,3等银7两。画家作画必须先画出草图,经皇帝过目审阅同意后,方能正式落墨;对画家的奖惩也有一定的制度。 分期 清宫廷绘画分为3个发展时期:①顺治、康熙朝为初创阶段;②雍正、乾隆朝为鼎盛阶段;③嘉庆朝以后为衰落阶段。其盛衰与清代国力的消长相一致。 画家 在宫廷中供职的画家,绝大部分为来自民间的职业画家,另外还有若干欧洲来华的传教士画家。画家无专门职称,康熙、雍正时称为“南匠”,乾隆时改称“画画人”。画家分派在各宫殿作画,称为“某某宫画画人”,见于记载的有“慈宁宫画画人”、“南薰殿画画人”、“启祥宫画画人”、“如意馆画画人”、“咸安宫画画人”、“礼器馆画画人”、“春雨舒和画画人”等。较著名的宫廷画家,顺治时有孟永光、张笃行、王国材、黄应谌等;康熙时有王崇节、顾铭、顾见龙、孙阜、王敬铭、叶洮、刘九穗、邹元斗、文永丰等;康熙至雍正时有王云、焦秉贞、冷枚、沈嵛、徐玖、金永熙、佘熙璋、顾天骏、邹文玉、徐名世、李鱓、班达里沙、孙威凤等。雍正至乾隆时有金昆、贺铨、唐岱、郎世宁、陈善、陈枚、吴璋、丁观鹏、丁观鹤、张为邦、王幼学、戴正、福隆安、沈源、戴恒等;乾隆时有陈士俊、王岑、王致诚、程志道、孙祐、余省、余穉、周鲲、唐岱、张宗苍、卢湛、吴棫、金廷标、艾启蒙、张雨森、姚文瀚、张廷彦、贾全、程梁、沈映辉、陆授诗、陆遵书、方琮、袁瑛、徐扬、王炳、杨大章、黄增、谢遂、李秉德、罗福旼、杜元枝、贺清泰、安德义、潘廷章、缪炳泰、陆灿等;乾隆至嘉庆时有冯宁、沈焕、沈庆兰、庄豫德等;道光至光绪时有沈振麟、沈贞、沈全、沈士杰、沈士儒、焦和贵、陈兆凤、张恺、屈兆麟、缪嘉蕙等。 作品 宫廷绘画大致可分为纪实绘画、装饰绘画、历史题材绘画和宗教绘画 4类。纪实绘画包括皇帝后妃及文武大臣的肖像、皇帝日常生活的图景和记录当时重大事件的画幅。如《康熙皇帝朝服像》、《康熙南巡图》、《雍正皇帝祭先农坛图》、《雍正皇帝临雍图》、《乾隆皇帝岁朝图》、《乾隆孝贤皇后朝服像》、《塞宴四事图》、《木兰图》、《哨鹿图》、《紫光阁赐宴图》、《马术图》、《万树园赐宴图》、《阿玉锡持矛荡寇图》、《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道光皇帝行乐图》等均为代表作。装饰绘画包括大量粘贴于宫殿墙壁和案头观赏的山水、花鸟画。历史题材绘画创作不多。宗教绘画,佛道题材均有。其中一部分受西藏喇嘛教艺术的影响,颇具特色。帝后肖像画上作者不署名款,其余作品署款有固定格式,须用工楷字体书写,画家姓名前必冠以“臣”字,如“臣丁观鹏奉敕恭绘”、“臣郎世宁恭画”。纪实绘画中人物肖像、服饰、武备、仪仗、阵式、舟车等的描绘具体写实,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部分山水、花鸟画往往描绘塞外景物,在题材上有新的开拓。欧洲传教士画家带来的西方绘画技法,中西合璧的画风,在传统画风之外,别具风格。清代宫廷绘画作品与过去各代画院绘画作品一样,宫廷富贵气息浓厚,用笔细密繁琐,色彩浮华艳丽,格式严整少有变化,这些均是它的弱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