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平定三藩之乱
释义 Qing Pingding Sɑnfɑn zhi Luɑn
清平定三藩之乱(卷名:军事)
  中国清康熙十二年(1673)至二十年,清廷平定藩王吴三桂发动的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
  清初,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统称“三藩”。他们各拥重兵,分镇于云南、广东、福建,逐步形成强大的割据势力。康熙十二年八月,清廷下令撤藩。蓄谋已久、势力最大的吴三桂于十一月发动叛乱,先后夺取贵州、湖南、四川。耿精忠和陕西提督王辅臣、尚可喜之子尚之信等相继举兵响应,战乱逐渐扩大,对清廷形成严重威胁。
  吴三桂叛乱之初,清军处处设防,屡战失利。康熙帝面对危局,排除朝廷内部的议和主张,乘吴三桂主力在湖南与清军隔长江相持之际,紧急调整部署,派重兵坚守长江沿线要地和江西重镇南昌、赣州等地,以浙、赣为东线,以陕、甘为西线,分而制之。同时,重用汉将张勇、赵良栋等,鼓励汉兵立功,并针对叛军内部矛盾,采取剿抚兼施的策略,竭力分化、瓦解叛军。
  在西线,清廷针对王辅臣动摇不定,一面遣军分路进讨,收复兰州、秦州(今甘肃天水)等地;一面反复致书规劝,促其反正。十五年春,抚远大将军图海挥军击退吴三桂自汉中北攻陕、甘之师,将王辅臣围困于平凉(今属甘肃)。六月,王被迫归降,清廷诏复其官,并授予靖寇将军。此举,动摇了其他叛将,使西线叛军相继瓦解,从而打破了吴三桂与王辅臣合军,东出潼关,夺取中原的企图。
  在东线,耿精忠部攻江西、犯浙江,吴三桂从湖南策应。清定远平寇大将军岳乐、扬威大将军喇布出师江西,收复萍乡、吉安等要地,将吴军主力阻于湖南,不得与耿军会合;奉命大将军杰书挥军收复浙江金华,攻破仙霞关(今浙江江山南),直逼福州,迫使耿精忠于十月归降。继而,杰书遣师南进,收复潮州(今属广东)。叛军开始瓦解,尚之信不满吴三桂节制,在清廷招抚下,于十六年五月归附。


  吴三桂势孤力单,地盘日蹙,为鼓舞士气,于十七年三月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八月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往贵阳。安远靖寇大将军察尼趁机以水陆军进取岳州(今湖南岳阳),攻克辰龙关;岳乐率师深入湖南,复长沙,克武冈,占沅州(今芷江);喇布率师复衡州;同时,清将傅宏烈等部,在广东清军支援下收复桂林;陕、甘清军分路南下,收复汉中、重庆、成都。十九年十月,吴世璠再逃昆明。清军在将军赵良栋、大将军彰泰、赖塔率领下,从蜀、黔、桂三路挺进云南,二十年十月攻破昆明,吴世璠兵败自杀,残部6700余人投降。至此,延续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被平定。
  此战,康熙帝先翦两翼,再捣腹心,剿抚兼施,逐个击破,削平三藩,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6: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