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立体农业 |
释义 | liti nongye 立体农业(卷名:地理学) agriculture of three dimensions 依据不同物种的生活习性和空间的多层次性,实行多种生物结构有机结合的农业生产形式。又称“多层次农业”、“三维空间农业”。在地势起伏明显、高低相差悬殊的山区,自然条件垂直地带性的分异现象造成农业生产的立体分布。这种山地立体农业是大范围的宏观立体农业概念。但立体农业还有更广泛的含义,即三维空间农业,是指在局部地区自然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所实行的立体种植和立体养殖及其相互结合。其范围可以小至一片蕉基(蕉田)、蔗基(蔗地)、果基(果园)、鱼塘,或者是一块作物间作套种的耕地。(见彩图) 发展简史 立体农业最早产生于农作物的间作套种。这种简单的立体种植是一种狭义的立体农业,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利用江河低洼地挖塘培基,水塘养鱼,基面栽桑、植蔗、种植瓜果蔬菜或饲草,形成“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或“果基鱼塘”等种植和养殖结合的生态农业系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立体农业。但对立体农业的研究仅10多年历史,其理论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其他国家,如坦桑尼亚、斯里兰卡等也常见立体种植,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正在兴起与中国立体农业相类似的混合种植、多层利用和农林牧渔结合的种植、养殖业。 类型和模式 按照农业生物的组合方式,立体农业可归纳为3种类型:①空间多层利用型,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需要和可能,充分利用不同物种生长过程中的空间差和时间差,合理增加物种层次,实行多物种结构搭配,使之互为补充;②食物链循环利用型,根据生物间营养供求关系,选择适当物种结构,使之组成食物链,从而促进生物间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使农业生物间得以循环利用;③复合立体利用型,上两种类型的组合,既有垂直空间的多层利用,生物间又构成食物链,互补互惠。 在3种类型的基础上,立体农业又有许多不同的模式。如稻田有稻-鱼、稻-萍-鱼和稻-豆-萍-鱼等立体生产模式;蔗田有甘蔗-蘑菇、甘蔗-蘑菇-鱼、甘蔗-菜-蘑菇-鱼等立体模式;旱地有甘薯-大豆、玉米-小麦-蔬菜等粮油、粮菜立体生产模式;果园有荔枝-桃-大豆(或花生)、香蕉-鱼-菜-禽等立体生产模式;水体有鲢鱼-鲤鱼-鲫鱼-鳗鱼立体放养、中国广东四大家鱼(鳙、倲、鳊、鲮)立体放养;林地有橡胶-茶叶、桉-茶-葛藤、粮林间作套种等立体生产模式。还有鸡-猪-沼气-菜、食用菌-猪-蚯蚓-鸡等循环生产模式。 意义 立体农业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上的物质和能量,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①为农村发展商品经济开辟了一条新途径;②产品多样化,有利于改变人们的食物构成;③既可保证粮食的稳定增长,扩大外贸出口,又增加经济收入;④可减少能源消耗,有效地消除各种有害物质对农业生产的污染;⑤扩大农村劳动就业门路,促进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尤其适于人多地少地区集约型农业的发展。其缺陷是:分散的农户较难广泛推广多层次综合性立体农业生产;实行立体农业机械化有一定困难;需要的农业投入量较大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