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硫化物矿床表生变化 |
释义 | liuhuawu kuangchuang biaosheng bianhua 硫化物矿床表生变化(卷名:地质学) supergene alteration of sulfide deposit 硫化物矿床出露或接近地表,在表生作用(包括机械破碎、氧化、分解和淋滤)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包括矿石的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矿体的形态、产状,乃至矿床的规模和经济意义的变化。 硫化物矿床的表生变化主要是受气候、地貌、地下水及地区构造条件控制的。干旱地区与湿热地区的表生变化情况有许多差异。通常地下水面以上,由于大气圈中游离氧的影响,硫化物发生强烈的氧化作用,故被称为氧化带。对铜矿床来说,地下水面附近,可以发生铜的次生硫化物的富集,称为次生硫化物富集带;其下过渡为原生矿体。因此,硫化物矿床的氧化剖面常具分带性,其典型的剖面可分为4个亚带(见图)。 ![]() 硫化物矿床氧化带的发育强度与发育速度主要决定于二硫化物的数量。硫化物矿床经常存在数量不等的黄铁矿、白铁矿和磁黄铁矿,它们在氧化过程中,不仅产生硫酸亚铁如水绿矾、铁明矾等,而且产生游离的硫酸: ![]() 由于各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及其硫酸盐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例如方铅矿氧化成的铅矾,溶解度小,可在原地残留,并可进一步转变为碳酸盐(白铅矿)和磷酸盐(磷酸氯铅矿)等,形成了含铅铁帽;而经常与方铅矿密切共生的闪锌矿,当其氧化成硫酸锌时,由于其在水中溶解度大,很快被水带走,如遇石灰岩就与之作用形成菱锌矿,并最后转变成异极矿(锌的含水硅酸盐)。 铜的硫化物矿床的表生变化较为复杂。原生铜的硫化物,如黄铜矿、辉铜矿和斑铜矿等,在表生氧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硫酸铜常因溶解度大而被淋失。但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可形成多种硫酸盐矿物,如胆矾、水胆矾、铜绿矾等矾类矿物堆积。硫酸铜溶液遇到碳酸盐矿物或岩石时,则起化学作用,形成地表条件下常见的孔雀石和蓝铜矿;此外,在较还原环境下,还可形成自然铜和赤铜矿。当硫酸铜溶液进入地下水面附近,遇到原生硫化物时,发生交代作用可产生辉铜矿、铜蓝等次生硫化物,如 ![]() ![]() 参考书目 胡受奚等编著:《矿床学》(下册),地质出版社,北京,198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