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果戈理,Н.В. |
释义 | Guogeli 果戈理,Н.В.(卷名:戏剧) Никопа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Гоголь(1809~1852) 俄国小说家、剧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人之一。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省大索罗庆采村。父亲是喜剧作家,母亲曾登台演戏。果戈理自幼喜爱戏剧,在中学时期就写过剧本,当过演员,曾想作职业演员而未能如愿,但始终保持着对戏剧的兴趣。 А.С.普希金对果戈理的戏剧观有较大影响。1832年果戈理结识了著名演员М.С.史迁普金。1833年初他着手写作喜剧《三级符拉季米尔勋章》。剧中主人公为了得到一枚象征名利地位的勋章而精神失常。该剧未完成。1835年底,果戈理根据普希金提供的情节,完成了他的杰作《钦差大臣》,于1836年4月19日在彼得堡首演,遭到沙皇御用文人的疯狂围攻,但得到别林斯基的高度评价。1836年5月,《钦差大臣》在莫斯科上演,史迁普金扮演的市长给喜剧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不久果戈理出国,从此大部分时间住在国外。1836~1842年,他修改了《钦差大臣》,完成了《婚事》和《赌徒》,并根据《三级符拉季米尔勋章》的草稿改写成《官员的早晨》、《讼事》、《仆役室》等几部独幕剧。此外,他还写了《1836年彼得堡札记》、《1835到1836年的彼得堡舞台》、《论戏剧……》以及《剧院散场》等戏剧理论文章。 果戈理反对低级庸俗的情节剧和毫无思想内容的闹剧,他认为真正的“高级喜剧”应该是社会的“镜子”,喜剧中的人物不应该是漫画,而应该是活生生的性格和典型。《钦差大臣》就是这种新型的“社会喜剧”的典范。剧中描写从彼得来的花花公子赫列斯达科夫被误认为是钦差大臣,于是市长把他请到自己家里,用女儿为钓饵以求升官晋级,其他官僚也纷纷行贿。当邮政局长私拆了赫列斯达科夫的信件之后,市长才发现了自己的愚蠢。市长这个人物不是某种概念的化身,而是尼古拉一世专制政权之下的贪官污吏的典型。盲目的自信和可笑的任性是他的经历和职业造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病。他对上司的恐惧、逢迎、欺骗和愚弄也折射出了最高统治机关的残暴和腐败。赫列斯达科夫不是“天生的恶棍”,他只不过是一个轻浮、自负、喜欢用夸大的幻想和华丽的谎言填补内心空虚的纨袴子弟。他经常把自己的狂言呓语作为一种即兴创作而自我欣赏。这种所谓的“赫列斯达科夫精神”在当时具有典型意义。剧中其他人物,如一有机会就想害人的塞姆略尼卡、专门传播马路新闻的陶布钦斯基和波布钦斯基等,也都是这个丑恶社会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赫尔岑把《钦差大臣》称作是“现代俄罗斯的可怕的自白”。果戈理在剧本1842年版的扉页上写了一句俄罗斯谚语:“脸丑莫怪镜子”。 喜剧《婚事》表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另一生活侧面。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金钱势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没落的贵族成群结队地向商人的女儿求婚,而无知的商人还迷恋着贵族们的空虚的外表,于是在两个社会集团的互相依存关系上又增添了“婚姻关系”。 独幕喜剧《赌徒》(1842)也是果戈理的优秀喜剧作品,描写一个很有经验的赌徒被那些比他更狡猾的骗子骗了。 除戏剧作品外,果戈理的许多小说,如《死魂灵》、《塔拉斯·布尔巴》、《圣诞节前夜》等都曾改编为剧本上演。 果戈理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本质现象予以提炼集中,并以大胆夸张的手法使之典型化。他在剧中描写的官僚们集体行贿、未婚夫列队求婚等等情节在生活中不一定常见,但却是真实可信的。别林斯基说:果戈理剧本里的人物都是从俄国生活的隐秘深处取来的性格。果戈理的戏剧对俄国表演艺术有过很大影响,在世界舞台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首先介绍果戈理的是鲁迅。1921年《钦差大臣》被译成中文,同年10月天津南开新剧团首演(《巡按》)。1935~1937年,《钦差大臣》曾在上海、天津、南京、西安、太原、济南等城市公演,轰动了当时的中国剧坛。1935年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剧团还在东京演出过《钦差大臣》(《检查官》)。耿济之翻译的《巡按使及其他》收录了果戈理主要的戏剧作品。1949年后还出版了满涛及芳信的《钦差大臣》新译本。1952年为纪念果戈理逝世一百周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再次上演了《钦差大臣》。 参考书目 斯捷潘诺夫:《果戈理的戏剧创作》,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上海,195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