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
释义 shehuizhuyi zhidu xia de huobi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卷名:经济学)
money under socialist system
  社会主义制度下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交换需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来实现,劳动报酬也需要以货币为尺度来计算。因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存在货币。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与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下的货币有本质的不同,它不再充当剥削的工具,而是加强工农、城乡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联系的手段,体现着工农之间、各经济部门之间、各单位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协作的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具有下列职能:①价值尺度的职能,即表现与衡量商品价值的职能。社会主义国家可以自觉地利用货币的这一职能,有计划地核算社会劳动耗费,制定产品的计划价格和各种价值指标,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可以由相对说来没有价值的价值符号来代替。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的需要,有计划地投放货币,组织货币流通,可以加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的联系,促进工农业之间的商品交换发展与活跃城乡商品经济,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更好地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
  ③贮藏手段的职能。社会主义国家的黄金储备和居民手中贮存的黄金是贮藏货币的典型形态。保持稳定币值的纸币,也可以充当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的职能。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货币的这一职能,服务于各企业、各单位之间的转帐结算、财政信贷收支和职工工资及其他劳动报酬的支付等各方面。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国家通过财政和银行向企业和单位拨款或贷款,实质上是通过货币形式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企业以货币形式,向国家上缴税金,归还贷款;银行吸收存款,可以为建设集聚资金,加速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家或企业向职工支付工资和各种劳动报酬,货币就成为实现按劳分配的手段。
  ⑤世界货币的职能,仍须由黄金来执行。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黄金,作为购买手段,在世界市场上采购商品;同时,作为支付手段,平衡国际收支差额。
  社会主义国家的纸币,是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的。在中国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它和黄金仍然存在着联系,这是由于黄金本身的物质属性和以黄金表现的价格体系的继承性,决定了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历史地固定在黄金上。人民币没有法定的含金量,也不能用以兑换黄金,但是,由于国家遵循货币流通规律,使人民币的投放量同商品流通中客观上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相适应,因此,它能代替一定的金量在流通中发挥职能。人民币是世界上币值比较稳定的纸币,可以代表黄金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居民也贮藏人民币。银行可以把企业、单位和居民手中暂时不用的人民币聚集起来,通过信贷,用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在对外经济往来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作为国际计价、结算的工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7: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