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
释义 shehuizhuyi wuzhi jishu jichu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卷名:经济学)
material and technical basis of socialism
  社会主义国家工农业和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中以采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为基础的大机器生产。亦称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物质生产条件。
  特点  历史上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K.马克思曾经形象地用手推磨和蒸汽磨作为不同社会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的象征,他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8页)。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一般地说,是高度发达的大机器生产。列宁根据20世纪初叶的条件指出:“社会主义的唯一的物质基础,就是同时也能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但是不能局限于这个一般的原理。必须把这一原理具体化。适合最新技术水平并能改造农业的大工业就是全国电气化”(《列宁选集》第4卷,第549页)。在人类的历史发展总过程中,更高、更进步的社会形态总是拥有更为发达和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力水平,它就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得以战胜旧的社会经济制度的物质前提。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阶梯中较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因此,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也理应较资本主义有更高的水平。只有建立起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为先进和更加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以后,才能保证有新的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彻底战胜资本主义,使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牢固地站稳脚跟。
  形成的过程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和壮大一般经历三个发展阶段:①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前,资本主义社会里已经产生了机器大生产,它是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始基,这种在旧社会形成的机器大生产,它的发展水平在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是不相同的,但它毕竟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发展和最终形成的起点。②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为了保证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为了巩固新产生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须进一步发展大生产,使之普及于工农业和国民经济一切部门,并且要在广泛地采用世界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机器大生产的现代化水平,这种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和提高将导致较发展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有了这样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就能够保证人民生活水平较旧社会有很大的提高,比较充分地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历史过程中,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还将进一步地壮大和充实,经过长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广泛地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运用于生产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将最终建立起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先进的机器大生产。它将保证有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种在发展水平上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的机器大生产的建立,意味着牢固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只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才能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并且使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逐步缩小以至消灭,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日益成熟,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见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在中国的建立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世界上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是象俄国和中国这样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这样,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以后,就面临着这样一个矛盾: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来讲,比资本主义国家先进得多,但是社会生产力却大大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着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紧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
  中国原来是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尽管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机器大生产,但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极大比重的仍是手工操作的个体生产,现代工业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而且工业门类不全,主要是一些轻纺工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30多年的建设,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有了很大的增强。1985年同1949年相比,主要可比工业产品的年产量是,原煤从0.32亿吨增加到8.72亿吨,原油从12万吨增加到1.25亿吨,发电量从43亿度增加到4107亿度,钢从15.8万吨增加到4679万吨,水泥从66万吨增加到14595万吨。1985年年产机床16.72万台,汽车43.72万辆,拖拉机(20马力以上)4.50万台,化肥1322.2万吨,铁路机车746台,民用钢质船舶166万吨。总的说,变化是很大的。但是,同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把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要求在从1981年到20世纪末,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了这一目标,中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前列,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将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增强。
  参考书目
 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关于俄共策略的报告提纲》,《列宁选集》第 4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列宁:《伟大的创举》,《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7: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