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渤海
释义 Bo Hai
渤海(卷名: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水文科学)
  深入中国大陆的近封闭型的浅海。南、北、西三面环陆,东面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其间以北起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角、南至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角一线与黄海分界。渤海东北—西南向纵长约 555公里,东西向宽约346公里,面积为7.7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为18米,最深处仅70米(位于老铁山水道西侧)。在临近中国诸海中,它的面积最小、深度最浅。
  海区北、西和南面分别为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主要岛屿有庙岛群岛、长兴岛、凤鸣岛和菊花岛等。注入渤海的河流主要有黄河、海河、滦河和辽河等,年径流总量达888亿立方米,其中黄河的年径流量几占二分之一。
  地质地形  渤海是中国近海大陆架上的浅海盆地(图1),由于黄河等河带来大量泥沙堆积,所以深度较浅。深度小于30米的海域占总面积93%。海底地势平坦,地形类型单一,全海域海底地形可分为5部分(图2)。
 


  渤海海峡。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角之间,南北宽约106公里。海峡北部的老铁山水道,是黄海海水进入渤海的主要通道。由于过水断面窄、束水流急、海底被冲刷出一条U 形深槽。深槽北端分布着指状排列的6道水下沙脊,通称“辽东浅滩”。该浅滩是个“潮流三角洲”,是潮流流出老铁山西北深槽后,水流分散,流速减低,于深槽末端形成的指状沙脊。
  辽东湾。位于长兴岛与秦皇岛一线以北。该湾是个处于两条大断裂之间的地堑型的拗陷,中部地势平坦,东西两侧比较复杂。在沙质海滩外围有与海岸平行的水下沙堤。 河口大多有水下三角洲。 辽东湾东侧有一长约180公里的水下谷地,是沉溺于海底的古辽河河谷。
  渤海湾和莱州湾。是渤海西、南部的两个凹陷区,之间被黄河三角洲隔开。地形平缓单调。前者北部为深水区,有一条由潮流作用而形成的水下谷地;后者在蓬莱以西有大片沙质浅滩与沿岸沙嘴。黄河口外有巨大的水下三角洲发育(见黄河口)。
  中央盆地。位于三个海湾与渤海海峡之间,是一个北窄南宽、近似三角形的盆地,中部低而东北部稍高,构造上是一个地堑型凹陷。
  渤海第四纪沉积厚度达300~500米。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携带入海的陆源物质。盆地中心为分选良好的细沙,周围则为粉沙。三大海湾表层沉积物颗粒较细,向渤海中部逐渐变粗。辽东湾以粗粉砂、细砂为主,渤海湾以软泥(粉砂和粘土质)为主,莱州湾则以粉砂质占优势。辽东浅滩上分布着分选良好的细砂,海峡北部海底为砾石、粗砂等残留沉积物(图3)。


  渤海为中、新生代沉降盆地,基底是前寒武纪变质岩。中部地壳厚度为29公里,向四周增厚至31~34公里。继中生代沉陷发育阶段之后,早第三纪渤海地区开始新的断裂下沉,形成一系列湖泊与洼地。晚第三纪,全海区大规模下沉。中央盆地系上第三系沉积中心,新生代沉积厚度近万米。晚第四纪时,渤海有数次海侵,直至晚更新世末与全新世初,由于气候转暖,世界洋面普遍上升,海水从渤海海峡大量涌入,形成了现代的渤海。
  气候  渤海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干寒而夏季湿暖。冬季,主要受亚洲大陆高压和阿留申低压活动的影响,多偏北风,平均风速 6~7米/秒。1月,6级(10.8~13.8米/秒)以上大风频率超过20%。 强偏北大风常伴随寒潮发生,风力可达10级(24.5~28.4米/秒),同时气温剧降,间有大雪,是冬季主要灾害性天气。春季,受中国东南低压和西北太平洋高压活动的控制,多偏南风,平均风速4~5米/秒。夏季,大风多随台风和大陆出海气旋而产生,风力可达10级(24.5~28.4米/秒)以上,且常有暴雨和风暴潮伴生,是夏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渤海海峡是本海区内的大风带,风力通常比其他区域大2级左右。
  渤海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大陆性”,1月平均气温为-2℃,4月为7~10℃,7月为25℃,10月为14~16℃,年较差达27℃。平均年降水量为500毫米左右,其中一半集中于6~8月。4~7月多雾,尤以 7月最多。平均每年有20~24个雾日,且东部多于西部。春夏季节,渤海沿岸(如蓬莱)有时会出现“海市蜃楼”的奇景。
  水文  渤海在环流、温盐度时空变化上各有特色。
  环流  环流和水系大体上是由高盐的黄海暖流余脉和低盐的渤海沿岸流所组成(见东海中图)。除夏季外,从海峡北部入侵的黄海暖流余脉,一直向西延伸到渤海西岸,受海岸阻挡而后分成南、北两股:北股,沿辽西近岸北上,并且与循辽东沿岸南下的辽东沿岸流构成一顺时针方向的弱环流;南股,在渤海湾沿岸转折南下,汇入自黄河口沿鲁北沿岸东流的渤海沿岸流,从海峡南部流出渤海。夏季,辽河冲淡水受东南风影响,沿辽西沿岸南下,而黄海暖流余脉于海峡西北分出一股循辽东沿岸北上,构成一逆时针方向的弱环流;另一股则继续向西,于鲁北沿岸汇入渤海沿岸流,然后一并向东流出渤海。渤海环流的变化受制于气候条件,冬强而夏弱。通常流速只有10厘米/秒左右,冬季稍强,有时可达20厘米/秒左右。除夏季外,黄河径流量甚小,对本区水文分布影响不显著。但在洪期(6~8月)可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在黄河口附近形成一混浊冲淡水舌,主流沿舌轴方向指向东北,汇入渤海沿岸流。其西分支则沿渤海湾向西北扩展,经海河口达南堡一带,这对渤海湾顶的淤积至关重要。
  温度和盐度  渤海的水温分布受周围陆地、水文和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冬季,水温在垂直方向呈均匀分布;在水平方向上,等温线分布略与海岸线平行,自中部向四周逐渐递减,同时因受黄海暖流余脉的影响,东部水温高于西部。1月水温最低,三大海湾的水温均低于-1℃,且于每年1~2月出现短期冰盖,此时深水区表面水温为0~2℃。夏季,表面水温分布较均匀。8月,莱州湾和渤海湾水温最高,沿岸区可达28℃,而辽东湾东南部一些海区水温可以低于24℃。表层水温的年变幅达28℃左右。夏半年,出现明显的海水分层现象,特别在海峡附近的深水区,上层充满高温低盐水,下层为低温高盐水所占据,二者之间出现强跃层。
  渤海盐度很低,年平均值仅30.0,东部略高,平均约31.0,近岸区只有26.0左右。盐度的分布变化主要决定于渤海沿岸水系的消长。冬季,沿岸水系衰退,等盐线大致与海岸平行。同时,由于黄海暖流余脉的高盐水舌向西延伸范围扩大,本区盐度分布为东高西低。盐度的垂直分布像水温分布一样,呈均匀状态。夏季表层盐度随入海河川径流量的增加而降低。8月海区中部盐度尚不到30.0,河口区常低于24.0。洪期,黄河中淡水舌可及渤海中部,盐度仅22.0左右,透明度不足 2米,但在此低盐水舌之下仍为高盐水所占据。
  海冰  冬季,渤海由于强寒潮频繁侵袭而出现结冰现象。自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沿岸从北往南开始结冰;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上、中旬由南往北海冰渐次消失,冰期约为3个多月。1~2月,沿岸固定冰宽度一般在距岸1公里之内,而在浅滩区宽度约5~15公里,常见冰厚为10~40厘米。河口及滩涂区多堆积冰,高度有的达2~3米。在固定冰区之外距岸20~40公里内,流冰较多,分布大致与海岸平行,流速50厘米/秒左右。
  据历史记载,渤海近50年来曾发生过三次严重冰封:第一次发生在1936年冬季;第二次在1947年1~2月;最严重的一次大冰封发生在1969年2~3月。
  海浪  以风浪为主,随季风的交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10月至翌年4月盛行偏北浪,6~9月盛行偏南浪。渤海风浪以冬季为最盛,波高通常为0.8~0.9米,周期多半小于5秒。1月平均波高为1.1~1.7米,寒潮侵袭时可达3.5~6.0米。夏秋之间,偶有大于6.0米的台风浪。海浪以渤海海峡和中部为最大,辽东湾和渤海湾较小。渤海的平均波高多为0.1~0.7米,以海峡区最大,平均为0.8~1.9米。
  潮汐和潮流  渤海具有独立的旋转潮波系统,其中半日潮波 (M2)有两个,全日潮波 (K1)有一个旋转系统。半日分潮占绝对优势。渤海海峡因处于全日分潮波“节点”的周围而成为正规半日潮区;秦皇岛外和黄河口外两个半日分潮波“节点”附近,各有一范围很小的不规则全日潮区。除此以外,其余区域均为不规则半日潮区。潮差为1~3米。沿岸平均潮差,以辽东湾顶为最大(2.7米),渤海湾顶次之(2.5米),秦皇岛附近最小(0.8米)。海峡区的平均潮差为 2米左右。潮流以半日潮流为主,流速一般为50~100厘米/秒,最强潮流见于老铁山水道附近,达150~200厘米/秒,辽东湾次之,为100厘米/秒左右;最弱潮流区是莱州湾,流速为50厘米/秒左右。
  生物区系及资源  生物区系属北太平洋区东亚亚区,为暖温带性,以温带种占优势,有一定数量的暖水种成分。鱼类区系是黄海区系的组成部分,共有鱼类约150种,其中暖温带种占半数以上,暖水种次之。主要经济鱼类有小黄鱼、带鱼、黄姑鱼、鳓鱼、真鲷和鲅鱼等。浮游生物区系也属北太平洋温带区东亚亚区,多为广温、低盐种。最重要的浮游生物资源是中国毛虾,年产达10万吨左右,居中国临近各海区首位。底栖动物属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区系的暖水性成分。虾、蟹和双壳类软体动物,密布于三大海湾。其中最著名的是对虾,年产量约1~3万吨。三疣梭子蟹的产量也居中国临近各海区之冠。主要经济贝类有毛蚶、大连湾牡蛎、蛤类、贻贝及扇贝等。另外,还盛产名贵的刺参。渤海沿岸因多泥滩和沙滩,植物区系组成种类贫乏,其中以沿岸种占优势。底栖植物资源主要是海带、紫菜和石花菜等。
  渤海是华北盆地的新生代沉降中心,发育有产状较平缓的近万米新生代沉积层。含油气远景大。目前已找到了“海四”、“埕北”和“石臼坨”等油田。
  参考书目
 管秉贤:有关我国近海海流研究的若干问题,《海洋与湖沼》,第4卷,第3~4期,121~141页,1962。
 窦振兴等:渤海潮流及潮余流的数值计算,《海洋学报》,第3卷,第3期,355~369页,198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9: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