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珠穆朗玛峰
释义 Zhumulangma Feng
珠穆朗玛峰(卷名:中国地理)
Qomolangma Feng
  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世界第 1高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王国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纬27°59′15.85″,东经86°55′39.51″,海拔8848.13米,有地球“第三级”之誉。“珠穆朗玛”系佛经中女神名的藏语音译。18世纪初,中国就已测定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并载入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完成的《皇舆全览图》,称“朱母朗马阿林”。(见彩图)
  


  地质与地貌   珠穆朗玛峰是典型的断块上升山峰。在其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基底和上覆沉积岩系间为冲掩断层带,早古生代地层即顺此带自北往南推覆于元古代地层上。峰体上部为奥陶纪早期或寒武一奥陶纪的钙质岩系(峰顶为灰色结晶石灰岩),下部为寒武纪的泥质岩系(如千枚岩、夹片岩等),并有花岗岩体、混合岩脉的侵入。岩层倾向北北东,倾角平缓。始新世中期结束海侵以来,珠穆朗玛峰不断急剧上升,上新世晚期至今约上升了3000米。由于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以每年5.08厘米的速度互相挤压,致使整个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珠穆朗玛峰每年也增高约1.27厘米。珠穆朗玛峰山谷冰川发育,山峰周围辐射状展布有许多条规模巨大的山谷冰川,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有18条,末端海拔3600~5400米。其中以北坡的中绒布、西绒布和东绒布3 大冰川与它们的30多条中小型支冰川组成的冰川群为著。珠穆朗玛峰周围5000平方公里范围内冰川覆盖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在许多大冰川的冰舌区还普遍出现冰塔林。古冰斗、冰川槽形谷地、冰川或冰水侵蚀堆积平台、侧碛和终碛垄等古冰川活动遗迹也屡见不鲜。寒冻风化强烈,峰顶岩石嶙峋,角峰与刃脊高耸危立,遍布岩屑坡或石海。土壤表层反复融冻形成石环、石栏等特殊的冰缘地貌现象。
  气候与垂直自然带   珠穆朗玛峰气候具明显季风特征。冬半年干燥而风大。为干季和风季。夏半年为雨季。4~5月和10月是两个过渡季节,天气晴朗温和,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黄金季节。珠穆朗玛峰南北坡气候差异很大,南坡降水丰沛,具有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北坡降水少,呈大陆性高原气候特征。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谱南翼属热带山地性质,北麓的高原湖盆无森林,为典型的草原景观。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以高山草甸与雪莲花、垫状点地梅、苔状蚤缀等稀疏座垫植物占优势。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土壤含砾多、粘粒少,反映了近代自然地理过程的年轻性。
  探险与科学考察   自1921年起,不断有人试图征服珠穆朗玛峰,但多遭失败。直至1953年5月29日,英国探险队的两名队员才第 1次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的3名队员(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9名队员又一次从北坡集体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并在主峰顶竖起了 3米高的觇标。据此觇标中国第 1次测得珠穆朗玛峰的精确高程。与登山活动相配合,中国科学院也多次组织了大规模综合考察,进行了地质、 地理、 生物和高山生理等多门学科的研究。1988年5月中、日、尼3国运动员实现了从南、北坡登顶跨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1989年建立的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面积约为3000平方公里。
  中国境内的珠穆朗玛峰地区城镇居民稀少,但有从拉萨市经日喀则至绒布寺的公路可供登山和旅游活动之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