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泰伦提乌斯 |
释义 | Tailuntiwusi 泰伦提乌斯(卷名:外国文学) Publius Terentius Afer (约公元前190~公元前159) 古罗马喜剧作家。生于北非的迦太基,幼年来到罗马,沦为奴隶。主人很欣赏他的才智,让他受到良好教育,解除了他的奴籍。此后,他同许多贵族青年来往密切,特别是同崇尚希腊文化的小斯齐皮奥等人友情甚笃,他的喜剧创作反映了斯齐皮奥文化集团的思想倾向。公元前 160年,他离开罗马,前往希腊旅行,次年在旅途中逝世。 泰伦提乌斯共写有6部剧本,全部保存下来。它们是:《安德罗斯女子》(公元前 166)、《自责者》(公元前163)、《阉奴》(公元前161)、《福尔弥昂》(公元前161)、《两兄弟》(公元前160)、《婆母》(公元前160)。他的喜剧都依据希腊新喜剧改编,其中4部取材于米南德的作品,其余两部取材于阿波罗多罗斯和狄菲洛斯等人的作品。他改编时比较忠实于原作,在内容方面保持了希腊新喜剧常见的主要情节,如恋爱、嫉妒、猜疑、弃婴等,在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方面同米南德比较接近。 泰伦提乌斯生活在罗马奴隶制生产迅速发展时期,商业和货币经济繁荣,希腊和东方各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传入罗马,使社会思想意识发生很大变化。他的喜剧主要描写年轻人的爱情和由此引起的家庭冲突,反映在新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思想影响下新旧思想的冲突和老少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在他的喜剧中,老一代人比较保守,主张维护传统的道德标准和社会风尚,年轻人则追求自由和生活享受。他主张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宽容,忍让。这种思想在《婆母》一剧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剧中通过一对年轻夫妇之间的误解引起的一系列家庭矛盾的描写,赞扬互谅互让的仁爱精神。他的《两兄弟》一剧主要谈年轻人的教育问题,主张尊重年轻人的生活要求,但也反对过度放纵,在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中,表现出一定的折衷倾向。 泰伦提乌斯的喜剧具有新喜剧固有的人物类型,如奔跑的奴隶,狡诈的妓女,贪嘴的食客,愚蠢的老人,怯懦的青年等,他们有比较定型的类型性格。但他的喜剧中比较明显的趋向是减弱各类人物性格中的反面色彩,增加他们的善良成分。他编剧时常常把两部希腊剧本合在一起,以丰富情节。他的每部喜剧都有前言,但不是介绍剧情,而是用来进行文艺论争,回答剧坛上的对手对他的创作提出的批评和攻击,这些前言是罗马早期文艺批评的重要资料。他的喜剧结构严谨,剧情发展自然,戏谑成分较少。语言是上流社会有教养阶层的口语。 泰伦提乌斯的喜剧比较严肃,不如普劳图斯的喜剧受下层民众的欢迎,但也获得不小成就。他的《阉奴》一剧在剧情活跃程度方面堪与普劳图斯的喜剧相比,当时曾经破例一天连演两场,获得其他剧作家从未得到过的最高奖赏。《安德罗斯女子》一剧在作者死后曾多次上演。同米南德相比,泰伦提乌斯的喜剧在艺术技巧方面要稍逊一筹。凯撒曾经指出泰伦提乌斯的喜剧缺少力量,因而把他称作“半个米南德”,认为如果他能克服上述缺点,便可同希腊作家媲美。由于古希腊新喜剧大部失传,泰伦提乌斯和普劳图斯的喜剧曾经直接影响了后代欧洲喜剧的发展。在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时期,泰伦提乌斯的喜剧被译成欧洲其他文字,成为公认的典范。《婆母》一剧曾经受到特别重视,同普劳图斯的《俘虏》等剧一起被看作人情剧的雏型。莎士比亚、莫里哀等都曾经受到他的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