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释义 1844 Niɑn jingjixue Zhexue Shougɑo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卷名:经济学)
╂konomisch-philosophische Manuskripte aus dem Jahre 1844
  马克思在早期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手稿。大约写于1844年4~8月。
  马克思在1843年10月底迁居巴黎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不久就打算写一部用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观点批判当时的社会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定名为《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可能就是马克思为撰写这部著作所作的准备。手稿只保留下来三本,而且很不完整。全文第一次发表于1932年在柏林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国际版第 1部分第3卷。这部手稿现在所用的名称,以及放在方括号里的各个部分的标题都是编者加的。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抗性质  马克思在手稿中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三个基本阶级的三种收入形式即工资、利润和地租开始的,通过这种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对抗性质。马克思在分析中特别关心对工人的收入形式,即工资的分析,并得出了工人遭受奴役、工人阶级处于贫困境地的结论。但马克思在当时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用以阐明这些问题的理论,因而是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本身的理论作为依据,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与日常经验相对照,揭露其相互矛盾,来批判私有制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称他自己的批判是“实证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46页)。实际上,日常经验只反映现象的外表而不反映现象的本质,因此,马克思否定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合理因素。他反对A.斯密把地租和利润看成是从工人劳动产品中扣除工资后的余额,即看成是剩余价值,而认为在现实中工资是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从劳动产品中扣除地租和利润后“给工人、劳动所打的回扣”(同前,第42卷,第55页)。
  因此,在手稿中,马克思还没有认识到工人遭受资本主义剥削和奴役是由于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为资本家无偿占有。他对私有制的批判归结于私有制抹煞了人的本性。他认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虽然承认劳动是财富和价值的源泉,但事实上只把工人“当作商品,当作商品人”(同前,第42卷,第105页)。马克思在当时把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商品看成是工人本身,认为“工人成了商品”(同前,第42卷,第49页),造成工人的贫困,因为工人的工资被限制在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必需品范围内。马克思指责“国民经济学把工人只当作劳动的动物,当作仅仅有最必要的肉体需要的牲畜”(同前,第42卷,第57页)。手稿对工人阶级状况问题的看法事实上是以道德观点作出发点的,即以谴责不把工人当作人的观点作为出发点的。
  异化劳动  在手稿中,马克思把工人陷于贫困处境和非人地位的根源归结为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相分离,并指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没有说明这种分离。他试图论述这种分离。由于他在当时还没有制定自己的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范畴和理论,所以就从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从费尔巴哈哲学中借用来异化这个术语,并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L.费尔巴哈(1804~1872)在用异化来解释和批判宗教时,认为宗教是人创造的,但被创造出来后则支配人、统治人,因此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马克思在手稿中像费尔巴哈一样认为异化是人的本质与人相分离,但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而把劳动看成是人为了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创造提供满足自身各方面需要的财富的活动。因此,马克思当时把人的劳动事实上看成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但马克思也感觉到劳动,即生产活动要受私有制关系的制约。由于他还没有制定出分析这个问题的理论,所以就把这种制约归结为私有制使人同他的劳动,即生产活动相分离,并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他对异化劳动作出了如下规定:①工人与其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产品是工人生产出来的,但工人“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②工人与其自身活动相异化: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③工人与其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在于劳动,但“人的类本质……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④由上述三个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同前,第42卷,第91、94、97、98页)。因此,异化劳动事实上是马克思在刚研究政治经济学时运用哲学术语和哲学思想来表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概念。
  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必然导致私有制,并把存在于私有制中的对立理解为劳动与资本的对立,“这种对立一达到极限,就必然成为全部私有财产关系的顶点、最高阶段和灭亡”(同前,第42卷,第106页)。至于消灭私有制,消灭存在于异化形式中的奴役制,则“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表现出来的”(同前,第42卷,第101页)。同时,马克思也揭示了经济关系的变革是社会生活其他一切领域革命改造的基础,因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同前,第42卷,第121页)。马克思的这些观点,揭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作用,提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自从手稿发表以来,引起世界各国不同的人们从各方面进行研究。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者为了把马克思的世界观和历史观说成是人道主义,断言马克思在手稿中的观点已达到完善的高度。事实上,手稿是马克思的一部不成熟著作。但是也不能否定手稿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意义。因为手稿所阐述的一些重要思想为马克思系统地制定唯物史观、全面地深刻地解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从经济上论述无产阶级的革命作用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