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li
栎(卷名:农业)
Quercus
  壳斗科(Fagaceae)栎属植物的通称,不包括青冈属(Cyclobalanopsis) 又名橡、柞、槲、枹、青冈等。全世界有300多种,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欧、亚、非、美四洲。中国有60多种及变种。
  形态特征   常绿或落叶乔木,稀为灌木。单叶互生,披针形,椭圆形或倒卵形,叶缘有锯齿或波状裂片,稀全缘。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为下垂葇荑花序,花被和雄蕊均为4~6枚,有时较多;雌花单生或数朵生于一总梗上排成穗状。果实为坚果,基部有杯状壳斗(橡椀)包着。壳斗外壁有鳞片状、瘤状、刺状小苞片,覆瓦状排列。
  种类和分布   在中国除新疆只有栽培种外,全国都有野生栎类分布。
  麻栎类   落叶乔木,叶片披针形或长椭圆形,稀倒披针形。壳斗外面的小苞片为钻形,常反曲。坚果 2年成熟。中国有 3种1变种。主要种类有:①麻栎(Q.acutissima)。高可达30米, 胸径1米以上,树皮木栓层不发达。小枝微有毛。壳斗碗形,小苞片呈木质粗刺形,反曲,坚果顶端圆(图 1)。北自辽宁,南至海南,西至四川、甘肃,东至福建,西南至云南均有分布。华北垂直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在云南达海拔2200米。也见于朝鲜、日本和越南。②栓皮栎(Q.variabilis)。与麻栎近似,但树皮木栓层发达,老叶背面有星状绒毛,坚果顶端平。分布区北自辽宁,南至广东北部,东自台湾,西至甘肃;垂直分布在河北为海拔1000米以下,台湾达1500米,云南、四川可达海拔2500米。


  槲栎类   落叶乔木,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叶缘有粗大锯齿或波状裂片,壳斗外面的小苞片鳞片状或线状披针形。中国有13个种及变种。主要种类有:①蒙古栎(Q.mongolica)。又名蒙古柞。高可达 25米,胸径可达1.2米。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叶缘波状裂齿,侧脉7~11对,两面无毛,叶柄短或近无柄。壳斗的鳞片呈瘤状突起(图 2)。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等省(自治区)。垂直分布吉林在海拔1000米以下,河北可达海拔2400米。苏联、朝鲜也有分布。②辽东栎 (Q.liaotungensis)。又名辽东柞。形态与蒙古栎类似,但侧脉一般在 7对以下,壳斗外的小苞片不呈瘤状而是鳞片状。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四川省西北部;垂直分布河北在海拔1600米以下,四川达海拔2600米。③锐齿槲栎(Q.aliena var.acu-teserrata)。乔木,小枝通常无毛,叶片倒卵形,叶缘粗大锯齿,叶背被星状毛,叶柄长2~3厘米。壳斗的小苞片鳞片状。分布区北自辽宁,南至浙江、江西、广东北部,西至甘肃,西南至四川、云南。也见于朝鲜。④白栎(Q.fabri)。高可达25米,胸径60厘米。小枝被灰色绒毛,老叶背面有绒毛,沿叶背中脉有长毛,叶具柄或近无柄。壳斗小苞片呈鳞片状。主要分布长江流域南北各省(自治区),北达河南、山东。朝鲜也有分布。⑤短柄枹栎(Q.serrata var.brevipetiolata)。 叶常集生于小枝顶端,叶形变化大,叶缘锯齿具腺,叶柄短,长不及10毫米。分布北自山东,南至福建,西至四川。日本也有。⑥槲树(Q.dentata)又名柞栎或波罗栎。乔木,小枝粗壮,密被褐色绒毛。叶片倒卵形,叶缘波状,两面密被毛,叶柄极短。壳斗的小苞片线状披针形,反曲,上面红褐色,坚果顶端宿存长花柱(图3)。分布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华东(包括台湾)。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高山栎类   常绿乔木或灌木,叶一般较小,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顶端圆钝,全缘或刺状锯齿,中脉呈“之”字形弯曲,叶柄短,很少达10毫米。中国有12种及变种。主要种类有:①川滇高山栎(Q.aquifolioides)。又名巴郎山栎。乔木或灌木,高可达20米,幼枝被黄褐色星状毛。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5~7厘米,叶缘刺状齿或全缘,叶背被黄褐色星状毛及鳞秕。壳斗小苞片鳞片状(图 4),坚果当年成熟。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西藏;垂直分布在海拔2000~4000米。②黄背栎(Q.pannosa)。又名污毛山栎。 形态与前者近似,叶背被多层棕色绒毛。坚果 2年成熟。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 ③刺叶高山栎(Q.spinosa)。形态与川滇高山栎类似,但叶面皱褶不平,叶两面被稀疏星状毛,叶背中脉下段及叶柄密被棕色星状毛。分布于秦岭以南、五岭以北各省(自治区)。


  巴东栎类   常绿或半常绿,乔木或灌木。叶卵状披针形,顶端尖,基部圆形或浅耳形,叶缘有锯齿但不为刺状,稀全缘,叶片椭圆形或倒匙形,中脉直伸,不呈“之”字形弯曲。中国有20多个种及变种,如巴东栎(Q.engleriana)等。
  生物学特性   落叶栎类多为喜光树种。一般较耐寒,其中尤以蒙古栎、辽东栎、槲树耐寒性最强,其次是麻栎、栓皮栎和锐齿槲栎,而枹栎、短柄枹栎、黄山栎、白栎和小叶栎等则较喜温暖,水青冈对霜冻较敏感。常绿栎类较耐荫。一般对热量要求高,但其中檀子栎、川滇高山栎较耐寒,而巴东栎等则耐寒程度差。从水分条件看,落叶栎较耐干旱,而常绿栎类较喜湿润,耐旱力较强的有麻栎、栓皮栎、辽东栎、蒙古栎等,较喜湿润的如白栎、枹栎、黄山栎、小叶栎等。栎树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中性土、石灰性土和酸性土都能生长。抗烟尘,耐火力强,深根性,萌芽力强。生长速度由于种类不同而差异较大,其中以麻栎、栓皮栎生长较快。
  造林技术   栎类用于造林的树种主要是麻栎、栓皮栎等落叶栎类。栎实成熟时自行脱落,及时采集后用水选法选种。栎实内常有栎实象鼻虫为害,需浸入55℃温水中10分钟,将杀虫处理后的种子晾干,立即播种或混沙埋藏。造林方式有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两种。播种前用水浸泡栎实1~2天,每天换水1~2次,捞出放阴凉处,每天喷水,至种子出芽时即可播种育苗。每亩播种量15~20千克。直播造林多采用穴播,每亩300~400穴,每穴播种5~6粒,覆土厚6~8厘米。植苗造林宜在早春解冻后(华北)或晚秋落叶后,每亩植300~400株。营造松栎混交林不但生长快,而且病虫害少。可采用带状或行间混交。造林后除草、松土。主要害虫有大袋蛾、舞毒蛾、栎蚕舟蛾、栎纷舟蛾等,主要为害叶部;麻栎象等为害种实;云斑白条天牛蛀害树干。
  用途   木材坚硬,射线明显,花纹美观,耐磨损,韧性强,不易折断,较耐腐,供作家具、室内装修、车辆、枕木、桩柱等用。栎实含淀粉50%以上,可作饲料、酿酒、浆纱和彩色印刷用胶。树皮、壳斗含有丰富的单宁,可提制栲胶。落叶栎类的嫩叶可饲养柞蚕(见柞树),老叶可作饲料,但有些落叶栎的嫩叶对家畜有毒(见栎树中毒)。栎木还可用以培养香菇、木耳。栓皮栎的树皮木栓层发达,可制软木。栎材及其枝桠燃烧时火力旺,是很好的薪材树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