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溃疡性结肠炎
释义 kuiyangxing jiechangyan
溃疡性结肠炎(卷名:现代医学)
ulcerative colitis
  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或结肠炎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病理特征为粘膜充血、水肿、多发性浅表溃疡,晚期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并伴有息肉形成。临床上以顽固性腹泻、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特点,并可伴有发热、贫血、关节炎、皮肤病变和肝病等肠外表现。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的趋势,亦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本病在欧美国家比较多见,亚洲少见。中国报道较少,一般认为比国外少见,但20世纪末叶似有增多趋势,其原因可能与诊断技术提高有关。本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为多,儿童和老年患者病情较重。男女发病比例相似。多数患者的病程迁延反复达20年以上,少数可长期缓解。内科药物治疗仅能争取病情缓解,尚不能使疾病痊愈,首次发作经治疗缓解者,远期预后良好。重症病变广泛、有合并症或年龄6O岁以上者预后较差。长期持续有症状者,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其中以幼年发病者的癌变率为高。目前,经过治疗的病例,死亡率有下降趋势。
  病因和发病机理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精神和感染等因素有关。
  本病在发展过程中,常并发溶血性贫血、关节炎、结节性红斑、肝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能使病情缓解。在部分病人的血清中可以查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抗大肠杆菌O14型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粘膜损伤。在病变的结肠组织中有淋巴细胞浸润,在组织培养中,发现患者的淋巴细胞对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用荧光免疫法证实,在结肠粘膜固有膜中有IgG、补体和纤维蛋白原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存在,这种免疫复合物经实验发现对结肠粘膜有损害作用。这说明本病的发病与免疫反应有关,故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常呈家族性发病,病人家族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种族间发病率也有明显差异,欧美国家的发病率较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明显增高,这些都提示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本病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117者增多,也提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可能有地位。
  精神因素、情绪变化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肠壁炎症,促进本病发作,一般认为是发病的诱发因素。
  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细菌性痢疾非常相似,但未能在粪便中找到可能的病原体。有人认为,痢疾杆菌、肠道其他细菌及病毒感染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但只是个诱发因素。
  病理  病变多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上升累及降结肠或整个结肠,甚至累及到回肠末端。在早期,结肠粘膜呈水肿、充血、出血、颗粒状等病变。此后形成多数不规则的小溃疡,继则融合成为不规则的大片溃疡。溃疡愈合时的大量瘢痕形成,可导致结肠缩短及肠腔狭窄,粘膜表面有炎性息肉形成(“假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病变多数局限于粘膜层或延伸到粘膜下层,较少深达肌层。病变从大肠远端向近端发展,呈连续性分布,但也偶有呈节段性分布,此时应注意与局限性肠炎病相鉴别。
  临床表现  极少急性发病,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间以长短不定的缓解期。早期可出现腹痛、腹泻和血便。由于结肠肌肉痉挛、结肠膨胀和炎症刺激局部感觉神经,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多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的轻度疼痛。当病变严重时可呈现绞痛。疼痛常与排便时间有关,多数病人在排便前有痛感而排便后即缓解。炎症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强并使结肠丧失了吸收水和钠盐的正常生理功能,因而,发生腹泻,这常是本病最常见的初发症状。排便每日数次或10次以上,粪便呈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有时伴有里急后重感。因结肠运动功能障碍,常具有站立时由于重力的原因腹泻加重、平卧时减轻的特点。粘膜充血、溃疡和粘膜脆性增加是产生血便的主要原因,出血量的多少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严重者也可发生休克。修复过程中的大量纤维组织形成可引起结肠狭窄和肠梗阻。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病例易发生中毒性结肠扩张,这是一种严重的合并症,常可继发肠出血,甚至肠穿孔。由于长期腹泻消耗、营养障碍,还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及低蛋白血症。
  本病可出现一些与自身免疫有关的肠道外症状,如口腔粘膜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关节痛、脊柱炎、肝肿大、眼虹膜睫状体炎等。当溃疡性结肠炎经治疗好转后,上述症状亦随之消失或迅速缓解。
  本病常见轻度或中度贫血及白细胞数轻度增多。血沉快常作为本病活动的指标之一。急性病例维生素 K缺乏可引起凝血酶原降低及第Ⅶ和第X因子减少,以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病变广泛者凝血因子Ⅷ活性增加。严重者血清白蛋白降低。缓解期血清 α2-球蛋白增加常是病情复发的预兆。
  诊断  依据腹泻、腹痛、脓血便及典型的肠外症状等临床表现,辅以必要的X射线和内窥镜等检查,一般可以作出诊断。但需注意与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感染性肠病,肠道激惹综合征,结肠癌,局限性肠炎等疾病相鉴别。
  X 射线钡剂灌肠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尤其对区别结肠局限性肠炎及肿瘤等意义更大。轻症者X射线影象不显示异常,中度及重症者常有结肠袋变浅或消失,肠壁呈锯齿状改变、肠管狭窄及假息肉形成等典型表现。重症发作期不宜做钡剂灌肠检查,以免诱发结肠扩张及穿孔。
  纤维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对本病有决定诊断的意义。它可以在直视下观察病灶,了解炎症的性质和动态变化,准确的采集病理标本。从内镜下钳取的活体组织,从显微镜下观察,早期可见粘膜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肠腺隐窝底部有中性白细胞浸润,形成隐窝脓肿,随着隐窝脓肿的融合、破溃而出现广泛的表浅溃疡。
  治疗  目的在于尽快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防止复发。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是比较有效的内科治疗药物。对病变局限直肠、乙状结肠者,可试用药物保留灌肠的方法。对上述药物治疗无效而又不宜手术者可试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重症内科治疗无效,并发严重合并症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12: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