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瞿秋白 |
释义 | Qu Qiubai 瞿秋白(1899~1935)(卷名:哲学) 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江苏常州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以记者身份访问苏维埃俄罗斯,是最早向中国人民真实介绍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新闻界先驱。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1月回国后,负责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及《响导》的编辑工作。192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草党纲。同年参与筹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这时和以后多年间,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研究工作。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成员。1927年参加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常委。1927年他主持召开党的“八七”会议,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1928年在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随后出席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1931年1月,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在上海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到江西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1935年 2月23日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同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 瞿秋白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了大量奠基性工作。他留下的大量论著及译作,涉及政治思想、新闻、教育、文艺评论和创作、文字改革、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许多领域。其重要哲学著作有:《社会哲学概论》(1923)、《现代社会学》(1924)、《社会科学概论》(1924)、《唯物论的宇宙观概说》(1926)等。 瞿秋白是最早在中国系统介绍和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他阐明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与'实质'”的关系问题,认为这是划分哲学派别的基本依据。 他阐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原理,指出:“全宇宙只是统一的物质之种种组合或混合的方式”,“物质现象的根本便是'物质的动'”,“没有动便没有生命及一切现象”。 他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论述了唯物主义。特别可贵的是,他从方法论上指明了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意义,初步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 他还进一步阐明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统一的思想以及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他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是唯物论与互辩法的综合”,“宇宙的根本是物质的动,动的根本性质是矛盾──是否定之否定,是数量质量之互变”,并明确提出在辩证法三大规律中“物的矛盾及事物的互变便是最根本的原理”。 瞿秋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各种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哲学思潮作了深刻的批判。他在《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1923)一文中,反对梁漱溟封建复古主义,揭露了梁漱溟所谓的“东方固有文化”,实际上就是“宗法社会之'自然经济'”、“封建制度之政治形式”和“殖民地式的国际地位”等三种元素的综合,指出它们“早已处在崩坏状态之中”,成为“东方民族之社会进步的障碍”。他在《实验主义与革命哲学》(1924)一文中指出,实用主义是“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实用哲学”,反映了“现代市侩的心理”;他唯物辩证地阐明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批判了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唯心主义实质,指出“仅仅是'有益',还不能尽真实的意义。一种思想必须是真实的,必须是合于客观的事实的,方能是有益的”。在“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中,瞿秋白写了《自由世界与必然世界》(1923),批判了张君劢鼓吹的自由意志论,全面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必然与自由的观点。在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中,他发表了《中国国民革命与戴季陶主义》(1925)等文章,揭露了戴季陶“民生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 瞿秋白在哲学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研究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阶级关系,较早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要由无产阶级来领导的思想。1923年6月至12月,他就在《中国之资产阶级的发展》、《现代劳资战争与革命》、《自民治主义至社会主义》等文中,一再强调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指导者的地位”。1927年5月他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中,从方法论上批判了陈独秀等人,说他们死抱书本上说过的民主革命的话不放,不懂得中国革命是一种特殊的“非欧洲式”革命。 瞿秋白的理论活动,特别是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探索、研究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所取得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深入传播和发展,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