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凯恩斯主义价格理论
释义 Kɑi'ensizhuyi jiɑge lilun
凯恩斯主义价格理论(卷名:财政 税收 金融 价格)
Keynesian theory of price
  以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为代表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价格理论。这个学派的共同特征是以反对传统庸俗经济理论为标榜,强调总量分析法的重要性,把资本主义经济波动归因于有效需求不足,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消除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存在的经济危机和失业。
  凯恩斯的价格理论产生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背景下。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大,造成商品供过于求,生产过剩,大量工人失业,整个社会投资不足。这些现象表明,庸俗经济学鼓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不要干预经济生活的传统理论已不再有效。从而迫使凯恩斯抛弃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传统思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所面临的新问题。
  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一书中,否定了庸俗经济学关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货币市场通过有伸缩性的价格、工资和利率的自发调节,使经济能够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的理论,以及“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认为价格、工资和利率都具有刚性,资本主义市场常常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在此前提下,总产量应当是一个变量。进而提出了一个决定就业和产量的学说,通过对收入、就业和有效需求决定因素的分析,说明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自发调节不能保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凯恩斯虽然极力论证价格机制的自发调节不能保证总量的平衡,但却认为在国家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解决了总量平衡问题后,新古典学派所指述的价格机制在进行要素配置和调节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方面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关于一般价格水平(或价格总水平)的问题,凯恩斯曾暗示,刺激总需求有可能引起通货膨胀。但在标准的凯恩斯模型中,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即“滞胀”是不会存在的,因为通货膨胀只有在充分就业实现后才会出现。然而,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滞胀”已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现象。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试图在宏观领域内用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潜在产量线的关系说明滞胀现象,并试图在微观领域内解释滞胀的原因。
  W.W.赫勒把“滞胀”的原因归结为微观供给出现的异常情况;P.A.萨缪尔森归结为政府福利支出的不断增加;J.托宾则通过劳动市场的结构特征来说明“滞胀”现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