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空想社会主义
释义 kongxiɑng shehuizhuyi
空想社会主义(卷名:经济学)
utopian socialism
  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产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它同现代无产阶级先驱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自发反抗相适应,代表了当时无产者群众的利益以及要求。
  历史发展和代表人物  空想社会主义从作为人类的先进思想出现到最后转向反面,一共经历了300多年。16和17世纪,T.莫尔(1477~1535)和T.康帕内拉(1568~1639)对理想社会制度作了空想的描写。18世纪末的F.-N.巴贝夫(1760~1797)是当时主张彻底废除私有制和“平等取”即平均分配的代表和领导者。18世纪,摩莱里(约18世纪)和G.B.de马布利(1709~1785)开始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探索。H.de圣西门、C.傅立叶和R.欧文是19世纪初期批判的和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代表,他们的学说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19世纪30和40年代,当圣西门派已经瓦解、傅立叶派和欧文派又逐渐没落时,在工人群众中出现了以L.A.布朗基(1805~1881)、E.卡贝(1788~1856)、T.德扎米(1803~1850)和W.魏特林(1808~1871)为代表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潮。
  


 


   


  在经济思想史上,空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出现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的批判家。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说也是和同时代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相对立的,例如马布利就是重农学派的反对者。19世纪初,“在政治经济学上的李嘉图时期,同时也出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反对派──共产主义(欧文)和社会主义(傅立叶、圣西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260页)。19世纪30和40年代的空想共产主义则是同时代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
  对前资本主义的认识  空想社会主义者探讨了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他们许多人都认为,人类历史的起点是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摩莱里等人试图论证原始社会中人们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的必然性。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过程。圣西门认为,奴隶制度减少了对战俘的杀害,促进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因而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有利的影响。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社会制度相比较,中世纪形成的神学和封建体系更大地向前推进了人类文明。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所有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莫尔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痛斥了剥夺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指出这是羊吃人。圣西门把无政府状态称作“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认为经济自由必然导致这一状态。傅立叶认为雇佣劳动制度是“恢复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工厂是“温和的监狱”。欧文抨击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是一切阶级之间纷争的根源。他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剥削关系,工人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却被工厂主、商人、银行家、经纪人、收租者、食利者以及达官显贵所瓜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都沦为“工资制度的奴隶”。空想社会主义者都确信,资本主义应当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对理想社会的设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经济问题都作了不少揣测和设想,其中有许多积极因素。
  过渡时期  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从现存社会进入未来理想社会,要经过过渡时期。傅立叶认为,从分散生产的文明制度到复杂协作的和谐制度,中间必须经过两个过渡时期:半协作的保障制度和简单协作的协作制度。欧文认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公社制度,必须经过一个社会改造过程。在过渡时期要解决两大经济任务:①根据合作原则组织生产;②根据劳动公平交换原则组织市场。恩格斯说,欧文的组织生产和组织流通都是“作为向完全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过渡的措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4页)。卡贝认为,在私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之间,必须经过一个长达几十年以至一百年的过渡性制度,其任务是:对富人的财产所有制进行和平的社会改造;培养穷人管理共产主义社会的习惯和才能;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公有制  大多数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主张实行“财产公有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如莫尔等把财产公有制理解为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都公共占有;另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如摩莱里、欧文等则理解为除日常生活品以外的财产的公共占有,实际上是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少数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傅立叶在自己的理想社会中保存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他们的资产阶级倾向的明显表现。
  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计划经济的思想。圣西门主张,在实业制度下要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彻底根除无政府状态。
  生产目的  圣西门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满足人们的需要”规定为新社会的唯一的和固定的目的。欧文把公社的生产目的同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作了对比,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公社生产目的则是直接为了满足公社全体成员和社会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空想社会主义者确信,他们的理想社会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能使生产力高速度发展。由于生产目的是直接满足需要,所以丰裕不会造成危机和贫困。空想社会主义者重视未来社会的生产合理化。圣西门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寻找自己所需的东西,根据他自己的理解,认为国家可能为自己规定唯一合理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管理费生产更多的东西。
  分配  对未来社会消费品的分配,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案。莫尔等人提出了按照需要分配消费品的原则。巴贝夫等人囿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和小生产者的思想,把平均分配当作是绝对的平等。圣西门提出了每个人的作用和收入都应当同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的思想,他的门徒把这一思想发展成为“按能力计报酬,按工效定能力”的原则。这一原则已含有按劳分配的思想萌芽。傅立叶提出了“按比例分配”即按劳动、资本、才能分配的原则,这一原则是同他保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思想相一致的。欧文认为,在过渡时期内,消费品应当按照劳动分配,而在公社制度即共产主义制度下应按照需要分配。
  交换   关于未来社会的交换,空想社会主义者作了不同设想。就社会成员交换自己的活动这个意义而言,他们设计的未来社会普遍存在交换。就商品交换这个意义而言,他们的方案则有很大的区别。莫尔和傅立叶的方案是两个不同的典型。在莫尔的乌托邦中,商品货币关系已经不复存在,由于没有商品生产,货币也就随之废除,人们都把金银视为贱品。在傅立叶的法朗吉中,还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傅立叶认为,协作制度下的商品交换将十分活跃,商品流通量将比文明制度下成百倍地增长。
  消费  在消费问题上,16~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都带有不同的禁欲主义色彩,有的甚至公开鼓吹戒绝一切享受的、苦修苦炼的斯巴达式的生活。到了19世纪初期,禁欲主义已经失去得以存在的条件,这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禁欲主义,对未来理想社会的高度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作了富有吸引力的宏伟想象。
  城乡结合  从莫尔开始,许多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注意到解决城乡对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问题。欧文主张,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在欧文的公社制度下,青少年普遍受到“智、德、体、行”的教育,被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对外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的理想社会,不是闭关自守的社会,而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外联系。在他们的新世界和资本主义旧世界之间存在着贸易关系。新世界要通过多种途径从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为此,居民注意学习外语和有关外国的各种知识,尽可能多地了解外国情况,不能让旧世界的旧风尚败坏新世界的新风尚。
  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是一种进步的学说,工人运动的兴起和空想社会主义在19世纪初的广泛传播,加速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庸俗化的进程。马克思说:“城市无产阶级在里昂敲起了警钟,而农村无产阶级在英国又燃起了熊熊烈火。海峡此岸在传播欧文主义,海峡彼岸在传播圣西门主义和傅立叶主义。庸俗经济学的丧钟已经响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54页)。
  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之一,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空想社会主义者探讨了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批判了资本主义,揣测和设想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经济问题。他们的经济思想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及创立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规律的广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理性被他们看作是先验的和永恒不变的东西,是支配世界的唯一力量,他们否认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除了少数例外,他们都否认阶级斗争,否认革命,因而不可能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能理解雇佣奴隶制的本质,不可能找到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和社会力量。他们鼓吹先验的理性论和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宣称通过小型示范就能使“理性”和“人的本性”获得征服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胜利。
  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例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阶级斗争的发展,它逐渐失去其革命的意义,失去其原来的阶级基础,蜕变为反动的或保守的社会主义。
  参考书目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G.D.H.柯尔著,何瑞丰译:《社会主义思想史》第1卷,《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驱者(1789~1850年)》,商务印书馆,北京,1977。(G. D. H. Cole,  A History of Socialist Thought,  vol.I, Socialist Thought of the  Forerunners  1789-1850, Macmillan, London,1953.)
 吴易风:《空想社会主义》,北京出版社,198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