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水经注
释义 Shuijingzhu
《水经注》(卷名:中国文学)
  北魏时期地理著作、散文作品。郦道元(?~527)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今属河北)人。袭父爵为永宁伯。历任尚书主客郎、治书侍御史、鲁阳太守、御史中尉等职。为官执法严猛,得罪权贵。适逢雍州刺史萧宝夤反形已露,元悦与侍中元徽合谋嫁祸道元,劝朝廷委派道元为关右大使。萧宝夤惧道元不利于己,杀害道元于赴任途中阴盘驿亭。
  《水经注》在《水经》基础上扩充成书。《水经》作者不明,旧题汉桑钦撰。清代许多学者都认为不可靠,怀疑是三国时无名氏作。郦道元以《水经》为纲,作了20倍于原书的补充和发展,实际上已另成专著。全书共40卷,约30万字,所记水道1389条。逐一说明各水的源头、支派、流向、经过、汇合及河道概况,并对每一流域内的水文、地形、气候、土壤、植物、矿藏、特产、农业、水利,以及山陵、城邑、名胜古迹、地理沿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都有具体的记述。“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繁征博引,详加考求,态度严谨,引用书籍多达437种。其中以叙述北方水系最为精详,通过亲身调查研究,对前人讹误多所厘正。南方个别水流,因当时南北政权对峙,情况不熟,不免有某些疏误。此书集中国6世纪以前地理学著作之大成,为历史地理学、水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考古学、水利学等方面的重要文献。
  《水经注》形象地描绘了中国各地美丽的山川景物、自然风光,是魏晋南北朝山水散文中的佳作。全书所记山水数以千计,大都能抓住特点,写得姿态各异。象《江水注》“巫峡”一节,作者在盛弘之《荆州记》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仅用200字,就写出了巫峡两岸高峻的山形、急速的水势,以及峡中四季景色的变化,描绘出清幽深邃的境界。《河水注》“孟门津”一节,则强调其夹岸危石之险恶,河水奔泻之奇观,“浑洪赑怒,鼓若山腾”之声势,与巫峡面貌不同。再如大明湖上“目对鱼鸟,水木明瑟”的湖光山色,阳城淀上儿童乘舟采菱的劳动生活,华山的峭直,庐山的多姿,会稽山水的随地赋形,长江沿岸的奇景迭现,作者一一写来,或用白描,或施彩笔,不拘一格,无不曲尽其妙。不但写景,而且还能传达出作者和游人的不同心情。行文以散体为主,写景状物有时也采用骈文修辞手法,显然受到当时南朝山水诗文的启发,对后世山水散文有巨大影响。清代刘熙载《艺概》说:“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招隐士》胜境。柳柳州游记,此其先导耶。”其他如苏轼、袁枚、姚鼐等人,都曾纷纷效法,以致于逐渐形成了一种所谓“《水经注》体”。
  《水经注》的研究历来受到重视,在清代已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其中以全祖望、赵一清、戴震、王先谦、杨守敬成绩最大。通行的版本中清王先谦思贤讲舍刊本目前较好。校勘注释本有杨守敬纂疏、熊会贞参疏的《水经注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6 9: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