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佛光寺唐代塑像
释义 Foguangsi Tangdai Suxiang
佛光寺唐代塑像(卷名:文物 博物馆)
Sculptures of the Tang Dynasty in the Foguang Temple
  中国山西省五台县佛光寺的唐代佛教塑像。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隋唐时寺况极盛。曾建有高约32米的弥勒阁,为宋武灭法时所毁。现存东大殿为唐宣宗大中十一年 (857)修建,殿内35身彩塑同时塑造,分布于高74厘米、宽五间的佛坛上。主像为释迦、弥勒、阿弥陀佛,其旁为观音、普贤菩萨及胁侍、供养菩萨等。观音、普贤分骑狮象,分别由蛮奴和拂菻牵引,像侧还有一童子。三主像均面颊丰满,眉毛弯弧,口鼻端正,唐风显著。弥勒与释迦螺发,阿弥陀佛则为直发。释迦、阿弥陀佛台座前的垂纹,弥勒、阿弥陀佛胸腹部的衣纹带结,都是常见的唐代形式。侍胁菩萨腰部欹曲,微向前倾,腹部稍凸,供养菩萨均在高蒂莲花台座上,一蹲一跪。佛坛左稍为骑狮观音、右稍为骑象普贤,不同于习见的文殊、普贤组合。这是因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文殊遂不出现于佛侧所致。观音冠有化佛, 服饰奇特,胸前作如意头,两乳为螺旋纹,云头复肩,两袖翻卷如火焰形。菩萨神情安详、舒眉展眼、领戴缨珞、腕约宝环。胁侍与供养菩萨均垂双辫,形象逼真动人。佛坛两端的天王像,瞋目怒视,执剑披甲,威武而无狞恶之状。佛坛左端还有建殿施主宁公遇像,而住持高僧愿诚之像则位于对称的右端,均是珍贵的唐代真人塑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