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马寺
释义 Baima Si
白马寺(卷名:文物 博物馆)
White Horse Temple
  佛教传入中国后营建的第一所寺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12公里、东汉都城洛阳西侧 1.5公里处。据《后汉书》、《水经注》、《洛阳伽蓝记》等记载,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历史上白马寺多次毁而复建。现存建筑是明代嘉靖年间扩建时的规模。清代以后多次修葺。占地面积约 4万平方米。它是中国早期佛教的传播活动中心。汉魏以后,中国佛教派系繁多,但都一致公认白马寺独特的历史地位,尊称为“祖庭”和“释源”,对亚洲一些国家也有很大影响。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平面呈长方形,南向。南北长 239.5米,东西宽135.5米。沿中轴线主要建筑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及毗卢阁。两侧有门头室、六祖堂、祖堂客室、禅堂及方丈院等。共有房屋百余间。山门为牌坊式石砌券门三间,灰瓦歇山顶。天王殿与大佛殿均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大小相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有门,四周有回道。大佛殿的后壁和两山皆用梯形青石、梯形青砖和大青砖镶砌,这种做法在其他地方很少见。梯形青石砖大小略同,每块高约46厘米,上宽约29厘米,下宽约35厘米。大雄殿原为寺内最大的一座建筑,歇山顶,后代修葺时改作悬山顶,殿的面积缩小了,也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广 19.95米,进深 11.07米,前有月台。在殿内地面发现一个唐代覆钵式石柱础,推测此殿可能是唐代大殿的位置所在。寺内最大的一组建筑是清凉台及毗卢阁。汉代以来均为藏经之所。台高约6米,长43米,宽33米。四周砖砌,台下券洞。砌法及券石上匠人题字均具东汉作风。台上毗卢阁为重檐歇山,面阔五间,广17米,进深三间,宽11米。彩棚朱柱,具有鲜明的东方建筑特色。阁前左右各有三开间的配殿。台周围有几组小型建筑,构成几所幽雅的小庭院。白马寺建筑以中轴线五重斗栱式楼阁建筑为主,配合两侧的廊庑式厢房附属建筑,布局规整,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表明了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寺内有宋代以后碑石几十通。大佛殿前和西侧还有唐代和宋代石经幢各 1座。


  寺东南有金大定十五年(1175)建造的齐云塔,也称释迦舍利塔,密檐式砖塔,底长宽各 7.8米,高约25米。下面为二层须弥座。塔身13层,每层砖砌出檐,微具线,尚存唐塔遗风,由下而上,外形略呈抛物线形。自第五层以上,塔身收杀,使塔身上部更为圆和,呈现稳健玲珑的形象,在古塔中独具特点。
  白马寺于 1952、1957、1971~1975 年多次维修。1972年洛阳市成立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1983年归宗教部门使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