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皇权与绅权 |
释义 | Huɑngquɑn yu Shenquɑn 《皇权与绅权》(卷名:社会学) Imperial Power and Gentry’s Power 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权力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的论文集。1947年,社会学家费孝通与历史学家吴晗合作,举办关于中国社会结构的研讨班,试图将中国历史资料与社会学已取得的一些实地调查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着重对中国社会结构中的权力结构进行探讨。讨论持续了10余次,研讨者各自将发言稿整理成文,先后发表于储安平主编的《观察》周刊上,1948年汇编成书,作为“观察丛书”由上海观察社出版。 全书由16篇论文和 1篇后记组成。作者有吴晗、费孝通、袁方、全慰天、胡庆钧、史靖等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传统社会的权力结构加以分析。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力结构有四个重要部分,即皇权、绅权、帮权和民权。对于皇权的作用,一种意见认为皇权是无为的,有约束的;另一种意见认为皇权是有为的,它没有约束。关于绅权,一种意见认为绅权应该彻底根除;另一种意见认为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绅权与皇权有分权的作用,既有维护皇权统治的一面,也有在一定条件下保护地方利益及其自身权益的一面。全书还分析了皇权与绅权的性质,探讨了皇权与绅权合作与冲突及其演变的规律。书中指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官僚是士大夫在官位时的称号,绅士是士大夫的社会身份。绅士是封建社会皇权确立之后所特有的一种人物。皇帝握有无上的权力,但要统治幅员辽阔的国土,不能不雇佣大批官僚。而官僚则利用他们在行政机构中的位置作掩护,不受权力的威胁。中国的官僚与皇权本来处于冲突的地位,他们与皇权的合作是既冲突又合作。绅士是士,官僚是大夫。士大夫联结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他们在皇权日益巩固和扩大的过程中,想借传统的思想体系或封建迷信等,去约制皇权,实际并没有成功。书中把中国绅权与皇权关系的历史状况,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从秦到唐、从五代到宋、从元到清,其特征是绅权逐步衰落,皇权逐渐加强。该书对皇权与绅权的分析,是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一次尝试。书中关于“民权”未便展开讨论,“帮权”则有史靖的《第四种权力》一文,该文于1948年刊载在上海《中国建设》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