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皮兰德娄,L.
释义 Pilandelou
皮兰德娄,L.(卷名:外国文学)
Luigi Pirandello (1867~1936)
  意大利小说家、怪诞戏剧作家。 1867年6月28日出生于西西里岛阿格里琴托城一个商业资产阶级家庭。先后进入帕勒莫大学和罗马大学学习,后在德国波恩大学研究文学和语言学。1892年回到意大利,执教于罗马高等师范学校。大学时代曾写过一些抒情诗。由于20世纪初发表的长、短篇小说,才使他跻于意大利著名作家的行列。 他一生共写了长篇小说 7部,短篇小说近300篇(取名《一年的故事》,计15卷)。早期的短篇小说和第一部长篇小说《被抛弃的女人》(1901),受到维尔加为代表的真实主义的影响,描写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西西里的风土人情和贫穷落后,表现下层人民的境遇,揭发资产阶级上流社会、宗教势力的罪恶和陈腐的道德观念。这些作品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笔触细致、真切、深沉。
  以后,皮兰德娄的创作倾向发生了转折。他认为,人们置身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人的自我世界,都不是单纯如一的,而是象万花筒一样地变幻莫测。因此,艺术再也无法立足于真实地摹写现实。长篇小说《已故的帕斯卡尔》(1904)、《老人与青年》(1913)、《一个电影摄影师的日记》(1915)是体现这种观点的代表作。
  《已故的帕斯卡尔》写乡村图书馆管理员马蒂亚·帕斯卡尔两次抛弃原先的身份,寻求另一个“自我”的经历。第一次他因同妻子争吵,愤然出走,人们认定他失足溺死,他被迫改名梅司,开始戴上“假面”生活。但由于失去真实的“自我”,他在生活中处处感到被现实抛弃的痛苦,于是他制造了梅司投河身亡的假象再度出逃,企图恢复真实的“自我”──帕斯卡尔的生活,但却再也无法回到原先的生活中去。皮兰德娄借助怪诞、离奇的情节表明社会生活中充斥着迷乱、荒唐,人只能给“自我”戴上种种“假面”,逃遁于虚幻的现实之中,而最终仍然找不到一席安身之地。
  皮兰德娄曾根据自己的短篇小说改编了几部反映西西里生活的剧本,例如《西西里柠檬》(1910)、《利奥拉》(1916),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成就。嗣后,相继写出了一批怪诞剧,进一步发展了《已故的帕斯卡尔》等小说中的主题,赢得了世界声誉。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1921)描写自称是某个剧本中的六个人物,被作者所抛弃,闯进一家剧团的排演场,要求导演把他们的戏排演出来。他们诉说自己的艰难身世,随着剧情的进展,戏中戏与戏融为一体,虚构的剧中人的遭遇变成在舞台上表现的真实事件。皮兰德娄借此揭示现实生活是由一系列幻影组成,变幻莫测,人的“自我”同样是一系列的幻影,人就生活在这种紊乱之中。
  《亨利四世》(1922)是皮兰德娄另一部著名的怪诞剧。主题仍然是“自然”与现实、“自我”与“假面”的冲突。一个青年绅士在化装游行中被情敌暗算受伤,失去理智,以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四世自居。12年以后,他清醒过来,试图恢复原先的生活,然而已不可能,注定要永远装作疯人生活下去。现实给他铸就了这具疯人的“假面”,这就是悲剧的根源。
  皮兰德娄的怪诞剧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规范,幻觉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界限消失,人物被置于最荒唐离奇的环境里,通过夸张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来表达充满哲理的思想,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他的戏剧创作反映了20世纪初意大利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内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的条件下,中小资产阶级在社会上失去立足点的思想危机。
      


  1926至1934年,皮兰德娄带领他的剧团到欧美各国演出,引起巨大的反响。193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1936年12月10日逝世。
  参考书目
 L.Russo, I Narratori,Milano-Messina, 1958.
 C.Salinari, Miti e coscenza del deca dentismo italiano, Milano,1960.
 L.De Castris, Storia di Pirandello,Bari,1962.
 F.Vidia, Invito alla lettura di Pirandello, Milano, 197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6: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