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狐惑
释义 huhuo
狐惑(卷名:中国传统医学)
oral-anal-genital ulcer syndrome
  因感受湿热毒气或阴虚火炎而引起的以口、眼、外阴溃烂为主证,并见神情恍惚不安等临床表现的疾病。与西医的贝赫切特氏病类似。
  狐惑一病,始载于汉代《金匮要略》。其后,历代医家对此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均有所发挥。一般认为,其病因是湿热内蕴或阴虚内热。临床表现方面,强调以咽喉及前后二阴之蚀烂为主症。在治疗上,多以清热除湿解毒为主。
  病因病机 此病多由感受湿热毒邪,或湿浊郁久化热,或热病后余毒未尽,或脾虚湿热内聚,或阴虚内热而致。一般在早期多为实证,中晚期则多为本虚标实证。其病机不外热邪内扰,湿热毒气熏蒸,内则扰乱神明,外则发为痈疡。
  辨治 此病在急性发作期,证见口舌溃疡,发热,脉细或滑,舌质红绛,苔黄,属阴虚热毒证,治宜养阴凉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加减四妙勇安汤。证见口腔、咽喉、外阴溃烂成疮,黄水淋漓,灼热而痒,口苦而黏,腹满胁胀,目赤,尿黄,便溏,舌红苔腻,脉滑数者,属肝脾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合泻黄散加减。慢性反复发作,口舌生疮,外阴溃疡,畏寒,手足厥冷,食欲不振,下肢浮肿,舌暗或有瘀斑,脉细涩者,属寒凝血瘀证,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用白塞氏病方(炙附子、肉桂、半夏、党参、白术、干姜、茯苓、三棱、莪术、当归、赤芍、红花、甘草)。长期反复发作,缠绵不愈,除口、眼、生殖器、皮肤症状外,伴有午后潮热,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心烦失眠等症,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属肝肾阴虚证,治宜养阴清热、滋补肝肾,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某些女患者有月经提前,经血发黑,脉弦,舌苔黄者,可用疏肝活血汤(柴胡、薄荷、黄芩、枸杞子、当归、赤芍、红花、莪术、陈皮、甘草)。
  局部治疗:①口腔溃疡。用银花、菊花泡水漱口,外涂锡类散、冰硼散等。②外阴溃疡。用苦参、百部、蛇床子水煎外洗,后用黄连膏或青黛膏外涂。
  针灸治疗:常选曲池、血海、大椎、合谷、三阴交、承浆、长强等穴针刺。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角度对狐惑病因病机和治疗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许多学者认为,导致此病的原因主要是感受湿热、热毒之邪;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之品;素体阴虚、阳虚或久病后失于调理等。治疗方面,一般主张内服药与外治相结合,可提高疗效。对于应用激素问题,有人认为,对某些病人采用中药与短期激素治疗,可获较满意效果;对某些严重的眼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及高烧病人,可配合激素以及时控制病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