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永乐宫
释义 Yongle Gong
永乐宫(卷名:文物 博物馆)
Yonglegong Taoist Temple
  中国元代道教宫观建筑。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北 3公里龙泉村附近。宫宇规模宏伟,布局疏朗。远眺殿堂巍峨,气势壮观;近览内外宫墙环峙,略似紫禁城格局。宫内主体建筑 5 座,宫门、龙虎殿 (无极门)、三清殿(无极殿)、纯阳殿(混成殿亦称吕祖殿)、重阳殿 (七真殿亦称袭明殿 )都垂直地排列在中轴线上。除宫门为清代建筑外,其余 4座高大殿宇都是元代建筑中的优秀遗构。各殿塑像早已不存,仅留三清殿扇面墙背后的“救苦天尊”元代彩塑 1躯。各殿四壁满绘精美的元代壁画,总面积 1005.68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既有确切年代可考,又留有画师姓名,为元代寺观壁画中之冠。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乐宫原址在黄河北岸芮城县迤西 20 公里的永乐镇(旧属永济县辖)。据道藏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生长在这里。吕氏死后,唐朝末年乡人就其故居改为“吕公祠”,岁时享祀。至金代后期,随着吕洞宾神化故事的流传,祀奉者渐多,遂增修门庑,扩充为道观。元太宗后三年 (1244) 道观被野火焚毁。这时正是新道教全真派及其首领们得势的时候,教门受宠,祖师吕洞宾倍受尊崇,于是敕令“升观为宫”,大兴土木,重予修建。定宗二年(1247)动工,至中统三年(1262)建成三清、纯阳、重阳 3座大殿,至元三十一年(1294)又建成龙虎殿,泰定二年(1325)绘完三清殿壁画,至正十八年(1258)纯阳殿壁画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几乎和元朝共始终。明清两代虽曾有过一些小型的维修和补绘,但整个元代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制和手法,以及殿内壁画、彩绘和殿顶琉璃等,都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一座可贵的元代艺术宝藏。
  永乐宫的建筑布局有其特点。5座主体建筑垂直地排列在中轴线上,四周两道宫墙间隔内外。三清殿最大,位居正中,与纯阳殿和重阳殿之间用高甬道相联,两侧不设廊屋和配殿,这种设置与主殿位居最后的一般寺庙形制截然不同,而与宫廷建筑布局略有些近似。
  龙虎殿  又称无极门,是永乐宫原有的宫门。殿基高耸,前后有礓坡道,后檐踏道向内收缩,致殿基平面成“凹”字形,为罕见之例。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六架椽,单檐庑殿顶。殿内设中柱一列,中三间装门,稍间及两山筑以厚壁。四周檐柱有显著侧脚和生起,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补间斗栱一朵用真昂,在结构上起着杠杆作用。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但制作手法却沿袭宋金“草栿”规制。前后三椽栿于中柱上对接,上用搭牵、合、蜀柱承平梁,两山用丁栿,转角处用抹角梁,并倒悬垂莲柱。正脊两端设太平梁,采用“收山”做法,结构处理大胆而合理。殿顶各脊皆用瓦条垒砌,黄绿色琉璃剪边。门枕石上雕石狮 6躯,姿态生动。门上悬“无极之门”竖匾一方,元商挺书。
  三清殿  又名无极殿,因殿内奉三清像而得名。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八椽,单檐庑殿顶,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殿前筑宽敞的月台,两侧复设朵台各一,有礓踏道转折而上。前檐当心五间和后檐明间装槅扇,余皆筑厚壁。殿内后部设金柱 8根,置扇面墙成神龛,空间颇为宽敞。檐柱与金柱上有阑额和普柏枋相互联系。六铺作斗栱单抄双下昂,重栱计心造,补间斗栱两朵,尽间一朵,制作规整。殿内梁架有天花板分隔成“明栿”和“草栿”两部分。前后两段四椽栿在内柱上搭交,上设蜀柱、搭牵、柁墩承四椽栿和平梁。两山丁栿长跨两间,负荷甚重。殿内明次三间藻井六口,平面有圆形和八角形两种,周置斗栱叠架,顶板上雕蟠龙,刀工精细,盘曲自如,是元代小木作中的精品。三清殿内元代彩绘图案保存较完整,有锦纹、云龙纹、旋花、荷花、牡丹、宝相花、写生花、海石榴以及方胜、卷草、如意头等,构图灵活,线条婉转,着色以青绿为主,色调深沉,堪称古代彩绘中的优秀作品。殿顶上黄、绿、蓝三彩琉璃脊兽,堆花脊筒,两只高达 3米的孔雀蓝琉璃鸱吻,以一条巨龙盘曲而成,增添了殿宇瑰丽壮观之感。
  纯阳殿  又名混成殿,是供奉道教祖师吕洞宾的殿堂,亦称吕祖殿。五开间八架椽,单檐歇山顶。殿前有月台和甬道与三清殿相联。前檐中三间装槅扇门,四壁无窗,背面当心间装板门两页,由此可通向后殿。殿周檐柱侧脚、生起显著。殿内仅明间用 4根金柱,余皆减去,空间宽阔。檐柱上斗栱六铺作,单抄双下昂。殿内梁架有天花板遮盖,三椽栿、丁栿和乳栿均在金柱斗栱上衔接,用材较大,结构稳固。殿内藻井两口,以两层斗栱叠架,顶板上画纲目纹饰,与殿内绿色的海墁彩绘、壁画相辉映,深沉而肃穆。
  重阳殿  又称七真殿,因殿内供全真教七真人而得名。五开间六架椽,单檐歇山顶。殿前设月台甬道,外观与纯阳殿近似。殿周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后尾起秤杆直承榑下,开明代“溜金斗栱”的端绪。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上用搭牵、蜀柱、平梁、驼峰、叉手承载殿顶负荷。梁枋断面很不规整,以自然材砍制后即使用,虽系“明栿”,却类似宋金“草栿”作法。殿基东西两隅,各余砖砌基址一,尚存柱础,原为朵殿,战争时被毁。
  元代壁画  是永乐宫文物的精华所在。4座殿宇之中琳琅满目,是寺观中所少见的。
  龙虎殿壁画  保存在后部两稍间,后人曾用泥皮掩盖,拆迁时发现,内容为神荼、郁垒、神将、神吏、城隍、土地等,分别持矛、剑等武器,横眉怒目,威武庄严,略有残损。
  三清殿壁画  河南洛阳民间画师马君祥等人于泰定二年(1325)所绘。殿内原供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太上道君三清像,今已不存。四壁画“朝元图”,画面高4.25米,全长94.68米,面积400余平方米,构图严谨,设色富丽。朝元图即诸神朝拜道教最高尊神元始天尊的图像,画面以 8个帝后装的天帝君、天帝后主像为中心,头戴宝冠,背列祥幡、玉扇,凝神端坐,四周画金童、玉女、天丁、太乙、玄元、星宿、左辅、右弼、三官、五岳、青龙、白虎等天神地祇290多个。主像高达3米以上,侍从亦多 2米有余,秩序井然,表现出大型仪仗的形式。男女老幼,文臣武将,皆因其年龄和地位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性格和神态,顾盼如生。笔法刚健有力,设色庄重典雅,画法为重彩勾填,衣冠和宝盖部分大量使用沥粉贴金,绚丽精致。色调以青绿为主,间用朱砂、银珠、赭石、石黄等色,给人以浑厚朴实之感。画面气势宏伟,线条流畅,为元代壁画中的杰作。
  纯阳殿和重阳殿的壁画  以连环画形式将吕洞宾和王重阳一生神化故事分别绘于壁间,用山水、云雾、树石、花卉等自然景色相隔相连。画面以东壁南端为始,下上布列两幅。纯阳殿52幅,重阳殿49幅,每幅上隅均书榜题。内容为降生呈祥、分家产济贫穷、弃家学道、度化世人等情节,而宋元时期的各种建筑、器皿、设施、装束,城镇当中的街市、酒肆、茶馆、药店、园林、私塾以及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人物的活动,都反映在画面上,是研究宋、金、元时期社会风貌和社会生活的真实资料。在绘画艺术上,它突破了一般连环画的格局,一个人物可以在一幅画面中几次出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强了内容的连贯性。纯阳殿北壁门楣上画有“八仙过海”,扇面墙背面画钟离权度吕洞宾图,钟离权开怀畅谈,吕洞宾俯首沉思,四周景色秀丽幽静,人物神情刻画入微。
  保护  永乐宫 1952 年发现后即设立了文物保管所。1958年治理黄河工程开始后,宫址恰在淹没区内,根据中国文物保护政策,经有关方面实地勘察研究,决定迁至今址复原保存。自1959年开始,至1965年结束,已将全部建筑和壁画搬到新址恢复原貌,并将宫内碑碣按年代和大小分别排列于无极门前两侧,筑敞廊围护。
  永乐宫的迁移保护工作尤其是壁画的成功揭取、迁移和加固,受到国内外一致赞誉,开了中国古代壁画保护工作的先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