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音
释义 nɑnyin
南音(卷名:戏曲 曲艺)
  福建曲种。又称“南曲”、“南管”、“南乐”、“弦管”。发源于福建泉州,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两地区以及厦门市和台湾省。在东南亚华侨旅居的地区也很盛行。华侨和港澳同胞名为“乡音”。
  南音是唐代大曲中的“遍”、“破”等宫廷演奏的音乐传入福建以后,与闽南地区的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互相渗透、融合而发展形成的。从南音的乐器、曲牌、乐曲内容和演奏形式等方面来看,既保存着不少古典音乐的传统成分,又有着不断嬗变、发展的历史痕迹。如南音的主奏乐器南琵琶,构造古老,并保存着唐代横抱的弹奏姿势和指挥乐队的作用,洞箫、拍板的制作也仍沿唐制的尽寸规格。使用的音阶也与隋唐古乐相同,半音在四、五度与七、八度之间。曲牌方面,有出自唐代以前的〔摩诃兜勒〕、〔子夜歌〕、〔清平乐〕、〔折柳吟〕、〔阳关曲〕、〔汉宫秋〕等;出自唐代大曲的〔三台令〕、〔梁州曲〕、〔甘州曲〕等;出自法曲的〔婆罗门〕、〔太子游四门〕等。曲谱方面,如〔梅花操〕的结构形式,以散序性质的慢板开始,然后是行板、中板、快板,最后忽转慢板结束,极近于唐代大曲。特别是快板的多次重复和转入慢板结束,更近似“催”、“衮”和“煞衮”。
  南音在发展过程中,还吸收了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宋代的词牌〔长相思〕、〔鹧鸪天〕、〔醉蓬莱〕等和一些宋词的内容;②南戏的内容,并沿用了南戏的一些方言;③元杂剧、散曲、明代昆山腔、弋阳腔和闽南梨园戏的内容。至清代,南音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创造了〔北迭〕、〔寡迭〕等生动活泼、节奏明快、唱词通俗的曲调,创作了一些讽刺、鞭挞封建剥削制度,歌颂劳动妇女的曲词,突破了原来局限于描写男女爱情和历史故事的范围。
  南音是由“指”、“谱”、“曲”三大部分组成的。指,即指套,是一种有词、有谱、有琵琶弹奏指法的套曲,现有49大套,每套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曲子由若干同宫调的曲牌组成。指套虽有唱词,但演唱较少,多作器乐曲演奏。谱,是一种标题性的器乐弹奏套曲,内容多描绘四时景色和花鸟、昆虫、奔马等,著名的曲子有〔四时景〕、〔梅花操〕、〔八骏马〕、〔百鸟归巢〕等,现有16大套。曲,即散曲,也称草曲,是一种以乐器伴奏的清唱曲。曲词大体可分为抒情、写景、叙事 3类,经历代发展,积累下传统曲词有近千首之多。传统曲词很多是明、清文人所作,文采飞逸,意境深邃。演唱时,演员两手执拍板,左手三块,右手两块,以三弦、二弦、琵琶、洞箫伴奏。由于曲调生动活泼,易懂易学,流传很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业余性的南音组织蓬勃发展,每逢节日还常到街头演唱。泉州、厦门等地都建立了专业南音乐团。南音的散曲演唱,除保留一人清唱的形式,还吸收北方曲艺的特点,发展了说唱、对唱、合唱等新的演出形式。同时,在台湾省、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华侨中的业余南音活动十分活跃,自1977年以来,先后举办过三届东南亚南乐大会奏,成立了东南亚南乐联谊会,对南音作了一些改革和创新,与国内南音界经常进行艺术交流,促进了南音艺术的不断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