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mei
梅(卷名:农业)
Prunus mume
  蔷薇科(Rosaceae)李属落叶乔木。又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等。梅古字作槑、或某,原字为木上有果的象形。中国原产的传统名花、名果。
  概况   古代种植梅树由果梅开始。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墓中发现梅核,证明中国利用梅子已有3000年以上历史。由果梅中分化出观赏梅花,源于汉初,初盛于南北朝,兴盛于宋、元。宋代范成大著《梅谱》(1186),为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约在公元710~784年间,梅首次传至日本。1878年才输入欧洲。1908年有15个梅花品种由日本传到美国。20世纪日本、朝鲜等国艺梅仍较盛。欧美栽培甚少。约自20世纪70年代起,梅花开始在新西兰等少数国家作为切花而受到重视。
  形态和种类   树高约达10米,最大冠幅12米。树冠常呈不规则球形或倒卵形。干皮褐紫色,老干苍劲可观;小枝无毛。叶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锐锯齿,先端长渐尖至尾尖。花先叶而放,1~2朵,多着生于1~2年生枝上。原种开单瓣花;花瓣常自然增生而成复瓣、重瓣品种。核果近球形,侧面略扁,黄色或绿色,密被短柔毛;果肉粘核;梅核(内果皮)表面具蜂窝状小凹点。种子1粒。变种与变型甚多;果梅或梅花都有很多品种。中国的品种分类如下。
  果梅   按曾勉分类方法可分为:①白梅类。果熟时呈黄白色,质粗劣,味苦,核大,约4月上、中旬成熟,供制梅干用。品种有大白头、太公种等。②青梅类。果熟时绿黄色,味酸或稍苦涩,品质中等,4月中、下旬成熟。多供制蜜饯用。品种有四月梅、五月梅等。③花梅类。或称红梅。果熟时红色或紫色,质细脆而味清酸,为梅之上品,5~6月成熟。作劈梅、陈皮梅等用。品种有大叶猪肝等。
  花梅   依种性分为:①真梅系。梅之嫡系。花、果、枝、叶均较典型,又分3类:直枝梅类(图1)有江梅型、宫粉型、玉蝶型、绿萼型、朱砂型、洒金型、黄香型等;垂枝梅类(图2),俗称垂枝梅,有单粉垂枝型、残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骨红垂枝型等;龙游梅类(图3),仅有玉蝶龙游型。②杏梅系。梅与杏的种间杂种,种性介乎二者之间,而枝、叶较似杏,花型也类杏,花托肿大,花期甚晚,单瓣至重瓣,多数几无香味。抗寒性较强。又可分为单杏型、丰后型和送春型。
  


  分布和习性   中国西藏、湖北、江西、广西和台湾等地山区有野生梅分布,而以四川、云南两省为其分布中心。垂直分布自海拔 300~3300米不等。露地栽培分布于东至台北、西迄丽江、南达海口、北抵北京的广大地区,其中武汉、南京、无锡和台湾雾社梅峰农场为著名赏梅胜地。果梅,主产于广东、浙江、江苏、湖南等省。
  梅喜温暖稍潮湿气候,要求阳光充足、排水良好。较能耐寒、耐旱和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深厚肥沃的微酸性土壤最佳。性畏涝。对氟化氢敏感,对二氧化硫抵抗力也弱。生长速度中等,又因系、类型、品种不同而异。如杏梅系一般生长势超过真梅系,龙游梅类生长多不旺盛。实生苗一般2~4年始花,7~8年花、果渐盛;嫁接苗、扦插苗则1~2年即始花。花芽多着生于一年生枝上,但大枝甚至老干也可直接着花。一般以短花枝及束花枝着花较多。对温度极敏感,故自然花期在各地悬殊较大;品种间花期早晚也有较大差异(12月至次年4月)。果熟期在长江至黄河流域为5~6月。叶芽的萌发力和成枝力均较强。潜伏芽寿命长,稍受刺激即可萌发。树龄可达数百年甚至千年以上。
  繁殖和栽培   以嫁接繁殖为主,扦插、压条次之,播种仅在培养砧木或育种时应用。嫁接常用砧木有桃、山桃、杏、山杏以及梅实生苗等,以梅实生砧最好。露地栽培时,整形方式多采用自然开心形(见果树整形)。移栽、定植时轻度短截,一般以疏剪为主。花前剪除病虫枝、枯枝、重叠或下垂枝,花后全面修整树形。夏季修剪以抹芽为主。开花前后和花芽形成前宜适当追肥。盆栽梅桩时盆土要轻松肥沃,栽前施足基肥,修剪应较露地为重,以合乎自然、错落有致为原则。在花芽分化期适当控制水分,并增施追肥。主要虫害有天牛类、梅毛虫、杏球蚧、刺蛾及避债蛾等;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等。
  用途   梅的枝干苍劲,花傲雪怒放,形状端雅,香味沁人。最宜植于庭院、草坪、低山、居住区及风景区等处,孤植、丛栽或大片群植形成梅林、梅岭均可。梅与松、竹相配,称“岁寒三友”。梅花也适于盆栽或作盆景,并是插瓶等花卉装饰的好材料。果实味酸而爽口,可加工食用,还可入药。梅树木材坚韧,是雕刻及制作算盘珠的良材(见彩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