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梅塔斯塔齐奥,P.
释义 Meitasitaqi’ao
梅塔斯塔齐奥,P.(卷名:戏剧)
Pietro Metastasio (1698~1782)
  意大利剧作家、诗人。原名彼得罗·安东尼奥·多梅尼克·特拉帕西。生于罗马一商人家庭。自幼在诗人G.V.格拉维纳门下接受严格教育,研究古典文化和法律,19岁时第一部诗集出版,后来他同著名歌剧演员M.布尔加雷莉结识,开始学习音乐,并从田园诗、悲剧转向歌剧文学剧本的写作,从此享誉文坛。
  梅塔斯塔齐奥对16世纪的歌剧进行了重大改革。他反对当时歌剧迎合贵族和宫廷趣味,偏重歌唱,轻视戏剧内容,流于单纯音乐表演的倾向,力图把古典主义悲剧、田园剧的特点同歌剧、音乐、诗歌结合起来,注意编织曲折新奇的情节,侧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现代人的思想感情,使歌剧脚本具有戏剧性和文学价值。
  梅塔斯塔齐奥的第一部歌剧文学剧本《被抛弃的狄多》(1724),叙述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流落迦太基,受到女王狄多盛情接待,但他拒绝了狄多的爱情,遵从天意,坚决履行神明指示他的使命,最后狄多愤而自杀的故事。剧中着力刻画狄多和埃涅阿斯细微复杂的心理活动,使这部剧本既具有爱情悲剧的感人力量,又表现责任与情感冲突的思想主题。《卡图在乌提卡》 (1727/1728)取材于古罗马历史,描写忠于共和的元老卡图同凯撒的斗争,塑造了一个视自由、荣誉高于生命,为反对暴君和专制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
  1729年,梅塔斯塔齐奥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任命为宫廷诗人,为王室和当地剧院写作歌剧文学剧本,1730年定居维也纳,直到1782年4月去世。维也纳时期是他多产和成熟的时期。他把古希腊悲剧的因素巧妙地同田园剧的风格融会一体,借鉴P.高乃依、J.拉辛古典主义剧作的题材,表现理性同情感的矛盾,歌颂忠于神圣职责的高尚行为。在《忒米斯托克勒斯》(1736)中,通过流亡波斯的希腊英雄忒米斯托克勒斯的事迹,赞美爱国精神和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品格。《中国英雄》(1752)是以中国元曲《赵氏孤儿》为蓝本而作,表现异国情趣,成为欧洲最早改编中国戏曲的作品之一,在意大利和欧洲流传甚广。《鲁杰罗》(1771)则是一部以离奇的情节取胜的骑士童话剧。
  梅塔斯塔齐奥的剧本全部用诗体写成,文辞优美,音韵铿锵,结构严谨,情节紧凑、曲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意大利和欧洲的歌剧、戏剧都发生过很大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