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梅林,F.
释义 Meilin
梅林,F.(卷名:外国文学)
Franz Mehring (1846~1919)
  德国文学批评家、政治活动家。1846年 2月27日生于波美拉尼亚州的施拉韦。父亲是普鲁士军官。曾在莱比锡和柏林学习哲学、历史、文学等。大学期间受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891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并在《新时代》周刊编辑部工作,直至1913年春,不间断地为周刊撰写社论。他的政论文短小精悍,文笔犀利,抨击威廉帝国的统治和对外扩张(包括对中国的侵略),批判党内各种修正主义观点。梅林对德国历史,特别是普鲁士历史和德国工人运动史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深的研究,著有《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中世纪结束以来的德国史》、《马克思传》等书。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于恩格斯逝世以后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日趋尖锐的斗争中,梅林始终同李卜克内西、卢森堡、蔡特金等站在一起。他们于1916年初创立斯巴达克小组(1918年11月改称斯巴达克团),并进而于1918年12月30日至1919年 1月1日建立德国共产党。1919年1月15日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反动派杀害,不久后梅林也在柏林去世。列宁评论梅林“不仅是愿意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人,而且是善于当马克思主义者的人”。
  梅林研究文学史和从事文学批评是为现实斗争服务。他的代表作《莱辛辨伪》是一组短文,于1892年1月开始在《新时代》连载, 总标题是《莱辛辨伪,一次拯救》;后经修改补充,1893年成书出版。1906年再版时,易名为《莱辛辨伪,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古典文学的历史与批判》,其中分析了普鲁士君主专制的阶级实质,揭露弗里德里希第二并非德国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支持者”和“鼓励者”,而是它的反对者;书中也详尽地探讨了莱辛的经历、创作和思想,指出莱辛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不仅不是普鲁士封建专制主义的“崇拜者”,而是它最严厉的批判者,并认为“普鲁士国家是德国市民阶级所有切身利益最危险最重要的敌人”。《莱辛辨伪》是对“普鲁士传奇第一次正面围攻”(恩格斯),对莱辛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作了全面评价。它还批判了唯心主义的文学观,维护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梅林在这部著作中,把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正确地当作研究工作的指南,恰当地把它运用于文学和历史的研究,所以恩格斯给以高度的评价。
  以后梅林还写了一系列关于德国文学史和欧洲其他国家文学史的专论、小册子和札记,如《歌德与现实》、《为德国工人撰写的席勒传略》、《海涅传》等。此外,在他的历史著作(如《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中世纪结束以来的德国史》)中也有关于德国文学史的论述。这些文章和论述涉及从戈特舍德到豪普特曼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以及从启蒙运动到自然主义的各种重要文学流派,而重点是德国古典文学。对当时德国文坛上出现的各种流派及其代表作家,也都有所评论,而重点是自然主义,主要论著有《略论自然主义》、《当今的自然主义》、《盖尔哈特·豪普特曼的〈织工〉》、《自然主义与新浪漫主义》等。梅林认为,德国自然主义是德国工人运动高涨的产物,但它绝不是“文学革命”。在19世纪末,任何一个作家如果不是站在无产阶级一边,就不可能创造真正的“革命文学”。自然主义作家只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资本主义社会,他们所创造的只能是资产阶级文学。梅林认为,无产阶级文学不仅描写今日的苦难,还要指出明日的希望。但这样的文学只有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会出现。另外,梅林还认为自然主义的美学理论也违背艺术原则。自然主义要求艺术刻板地复写偶然的现实,拒绝一切来自艺术家幻想的东西,即艺术构思,它就“宣布了自己的死刑”,照相就成了“绘画至高无上的杰作”。梅林指出,自然主义表面上非常尊重现实,实际上这本身就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因为自然主义作家不能容忍资本主义的现实,但又不愿越出资本主义的限制,他们“就只好逃向梦幻之国,在那里获得一种幻想式的自由的感情”。而新浪漫主义是自然主义的“亲生子女”。自然主义的这种“纯艺术”,比其他形式的“纯艺术”对无产阶级更危险,因为其他的“纯艺术”是诚实的,并不欺骗它们的读者,“说自己是革命的”。
  梅林专门论述文学理论和美学问题的著作只有《艺术与无产阶级》和《美学简介》。他没有更多地去探讨美学中的理论问题,是因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在这方面的任务是用历史唯物主义去研究各种文学现象,而不是建立美学体系。
  对梅林的文艺思想的评价,在马克思主义者内部意见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共同认为,梅林同普列汉诺夫、拉法格代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梅林的文艺观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曾出版《梅林文学论文选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6: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