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梵我幻 |
释义 | fan wo huan 梵我幻(卷名:哲学) brahman,ātman,māyā 吠檀多唯心主义哲学的3个重要概念。 梵、我、幻这 3个词最早见于《梨俱吠陀》,但它们的哲学内涵和在哲学上的相互关系到奥义书时期,才比较明确和系统化。根据奥义书,“梵”是宇宙的本原,生命的基础:“我”是灵魂,是梵的不可分的部分。二者的关系,犹如火星与火。这就是说火星来源于火,与火同一同体;我来源于梵,与梵同一同体;梵我──如之体,不生不灭,无去无来,恒新恒旧,常存永在。“幻”是梵我本体的外在幻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幻现为主观世界,产生生物界的生命,即个我或个体灵魂;一是幻现为客观世界,产生非生物界的物质现实。生命受着行为与轮回的束缚,虽然这些束缚亦是幻象。幻毕竟是现象,虚妄非真;梵才是本体,如理实在。众生惑于“无明”(原初妄念),以幻为真,以虚为实,如认绳为蛇,以贝壳当银片,所以随业流转、轮回不息。然而,一旦了幻归真,合我于梵,证悟绝对的“大我”,则生死顿止,永获解脱。 从梵的方面说,吠檀多哲学是一种客观唯心论;从我的方面说,它是一种主观唯心论;而按梵我同一说,则又是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二者的和合论(见吠檀多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