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电离层垂直探测 |
释义 | dianliceng chuizhi tance 电离层垂直探测(卷名:固体地球物理学 测绘学 空间科学) ionospheric vertical sounding 使用电离层测高仪从地面对电离层进行的常规探测。测高仪从地面垂直向上发射脉冲调制的高频无线电波,并在同一地点接收它的反射信号,测量出频率连续改变的电波来回传播的时间(称为时延),从而获得电离层电子密度的高度分布。 电离层测高仪(又称垂测仪)是布雷特(G. Breit)和图夫(M.A.Tuve)在1925年发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只有少数电离层垂直探测站(简称垂测站)。大战期间,由于改善短波通信的需要,在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量的垂测站。在国际地球物理年(IGY)期间,垂测站的数目约达 150个。中国在1949年前有重庆、武昌、兰州3个站;1949年以后,先后增设了乌鲁木齐、满洲里、长春、北京、广州、海口等站,形成了中国电离层垂测网,积累了两个太阳黑子周期以上的资料。 电离层测高仪的工作频率,在宽广的范围(如从0.5~30兆赫)内连续改变,基本上是一部短波脉冲雷达。它通常由发射机、接收机、天线、频率综合器、显示记录器、程序控制器等部分组成。进行探测时,发射机的脉冲调制高频振荡,通过天线垂直向上发射。当忽略碰撞和磁场的影响时,根据阿普尔顿-哈特里公式(见磁离子理论),电离层介质的折射指数可写为: ![]() ![]() ![]() 假设脉冲波在电离层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在真空中一样,那么根据反射下来的回波脉冲与发射脉冲之间的时延t,可以决定反射点的高度 ![]() ![]() 垂直探测站从电离图可以直接读出E、F1、F2、Es等层的临界频率、最小虚高等参数,并可度量出3000公里传输因子,编制成月报表。此外,通过适当的换算,还可以从电离图得出电子密度随高度分布的剖面曲线(图2)。 ![]() 新技术的采用使垂直探测日臻完善。例如能探测电离层反射点附近电子快速运动技术,提高测高仪的抗干扰能力的脉冲压缩、视频信号鉴别、调频连续波技术,电离图的度量、处理方面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等。 但垂直探测也有它的局限性:难于探测 D层的电离状态,难于获得E层和F层之间谷区(120~140公里)的信息,不能研究F层峰以上的电离层。这些问题需要由其他探测方法来解决(见电离层探测)。(见彩图) ![]() ![]() ![]() ![]() ![]()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