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森林资源
释义 senlin ziyuan
森林资源(卷名:农业)
forest resources
  林木、竹类和林区范围内其他植物和动物以及林地资源(含水资源)的总称。狭义的森林资源仅指以乔木为主体的森林植物组成部分。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之一,也是社会文化福利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条件。森林数量的变化,不仅影响所在地区的生态状况,而且影响整个地球生物圈。
  森林资源具有以下特点:①再生性。森林本身具有生产能力,是可以更新的资源,如能合理经营利用,可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②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大。在自然因子的变化中构成森林生产力。森林每年的生长量是在原有活立木蓄积量的基础上增长的。③森林一经采伐,其生产力的提高或衰减取决于森林经营的集约程度。④具有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和美化环境,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多种效益。⑤分布在广阔地域上,由于森林结构、地形、地势、交通运输等条件而形成不同的开发利用程度,即不同的可及性。
  世界森林资源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五次(1968~1972) 世界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全世界有森林面积28亿公顷(指郁闭林),覆盖率为22%。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森林分布极不均匀,人均占有的森林面积差异很大(表1)。世界森林中约有 25%由于地形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而难以经营或进行其他作业。世界森林现正以每年1800~20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尤以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和拉丁美洲、非洲为甚。


  中国森林资源  据1977~1981年全国森林资源统计,中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713万公顷,其中森林(即有林地)面积11527万公顷,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稍多,占国土面积的12%(即森林覆盖率),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3.2%。活立木总蓄积 102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90亿立方米,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约为90立方米,平均每人占有蓄积量约为9立方米。森林蓄积占世界森林蓄积的近3%。森林覆盖率、单位面积蓄积量及人均占有森林资源水平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下。全国各树种各年龄的综合生长率为2.88%,林分每公顷年生长量为2.40立方米。由于不少地区森林遭破坏,用材林又受林龄结构、交通条件、生态条件等的限制,森林资源的生产力不高。但同时,用材林比重大,防护林等比重小,森林资源的林种结构也不合理。第 5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森林资源的林种比重见表2。


  中国地域辽阔,横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5个气候带,森林植物种类丰富。据统计木本植物中乔木树种有111科2800余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近1000种。水杉、水松、金钱松、铁坚杉、台湾杉、银杉、白豆杉、福建柏、珙、杜仲、香果木等约50余种树种为中国所特有(见中国特有树种)。中国竹子近 300余种,占亚洲竹子总属数的70%。此外,森林中的草本植物和动物种类也十分繁多,在300余种药用植物以及全国1100余种鸟类和 400余种兽类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生长在森林中。内有不少珍稀种类受到国家重点保护(见森林动物)。
  中国森林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东南部多,西北部少。从省(自治区)看,森林覆盖率最高的是台湾(55.1 %);最低的是青海(0.3%);森林资源最丰富的是黑龙江,最少的是上海。森林覆盖率大于30%的除台湾外,还有福建、浙江、黑龙江、江西、湖南、吉林;小于5%的除青海外,还有新疆、上海、宁夏、天津、江苏、甘肃。各森林自然分布区的特点如下。
  东北地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东北部的大兴安岭林区及呼伦贝尔盟东部地区。以国有林为主,分布有以落叶松为主的寒温带针叶林及以红松与阔叶混交林为主的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有林地面积达3094万公顷,占全国的29.6%,有林地蓄积28.9亿立方米,占全国32%,森林覆盖率37.6%。人均有林地面积0.56公顷,人均蓄积51.9立方米,为全国之冠。该地区为中国最大的林业生产基地,每年承担全国木材生产任务的1/3以上。
  西南地区  包括四川、 云南、 甘肃的白龙江林区、西藏东部的昌都和拉萨地区,大多地处河流上游。以国有林为主,原始林较集中。分布有以云杉、冷杉为主的暗针叶林及云南松林、思茅松林等。在其南部还分布有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林地面积2245万公顷,占全国的19.5%。有林地蓄积35.8亿立方米,占全国39.7%。森林覆盖率28.3%。人均有林地面积0.17公顷,人均蓄积27.4立方米。
  东南、华南丘陵山地  包括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主要有马尾松、杉木及多种阔叶树组成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还有多种经济林和竹林。有林地面积3316万公顷,占全国28.8%,有林地蓄积12.5亿立方米,占全国13.8%,森林覆盖率27.9%。该地区是以集体林为主的重要林业生产基地,但由于人口稠密,全区人均有林地面积0.12公顷,与全国水平相当,人均蓄积4.4立方米,还不足全国平均的一半。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包括新疆,青海,宁夏,甘肃的西部和北部,内蒙古和西藏的中、西部。除阿尔泰山西南坡、天山、祁连山、贺兰山北坡有集中成片针叶林和针叶落叶阔叶林外,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乔木林难以生长。该地区是中国森林资源最少的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近半,而有林地面积仅722万公顷,占全国的6.2%,有林地蓄积约4亿立方米,占全国的4.5%,森林覆盖率1.4%,人均有林地面积0.13公顷,人均蓄积7.2立方米。
  华北、中原及长江、黄河下游地区  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和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有林地面积451万公顷,占全国3.9%,有林地蓄积0.7亿立方米,只占全国 0.75%。森林覆盖率7.0%,全地区人均有林地面积0.02公顷,人均蓄积0.24立方米。
  计量评价  随着人类对森林资源利用程度的变化以及森林调查和估价手段的不断进步,森林资源计量评价的内容也有所扩大,主要包括:①对森林资源的物质估计,即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是应用数理统计和遥感技术等手段,掌握森林资源的数据,②对森林资源的价值估计,即森林评价,或林价。在许多国家通过林价可以解决有关森林资源的买卖、交换、补偿、纳税等经济上和法律上的问题,林价也为森林的合理经营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所必需。③对森林公益效用价值的计量评价。是从环境和生态效益去计量评价,难度很大。有的国家已按许多方法和计量换型(如价值法、效益法及相关替代、加权推比等)进行计量和研究。
  利用和展望  世界各国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大致都经历了4个阶段;即:毁林开荒,把森林主要用作薪材的阶段;大规模开发天然林,大量生产原木,单纯取材,片面发展采伐工业的阶段;由于森林资源急剧下降,木材供需日趋紧张,迫使人们逐步走向保护森林和节约利用森林资源的阶段;以及把森林资源的培育和采伐利用统一,实行对森林进行集约经营,综合经营,全面发挥森林多样效益,永续利用的阶段。据统计,世界木材采伐量从1950年的16亿立方米到1976年的25亿立方米,26年内增长了35.1%,平均年增长1.56%,预测到2000年世界需材量将达到40亿(有的估计50亿)立方米,而世界森林面积占陆地面积的比例将从现在的约1/3减至1/7,木材供应量只能达到38亿立方米。现在世界需材材种中薪炭材虽已逐渐减少,但发展中国家仍有约15亿人口靠薪炭材作燃料,一年内就要烧掉12亿立方米木材。地球上生物种最多时有1亿余种,现在只有5百万到1千万种,科学家预测今后20年至少还会有 1百万种植物和动物将消失,特别是许多稀有动物可能绝种。这充分说明了天然林在地球上迅速下降的趋势以及加强对森林的培育、保护、利用,实行集约经营,综合利用的必要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