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盖斯凯尔夫人
释义 gaisikai'er furen
盖斯凯尔夫人(卷名:外国文学)
Mrs. Gaskell (1810~1865)
  英国小说家。原名伊丽莎白·克莱格霍恩·斯蒂文森。周岁丧母,寄养在纳茨福德姨母家里,这座偏僻小城的风俗人情成为她日后创作的素材。14岁时她到附近的斯特雷特福德镇一家女子学校学习。她自幼受到父亲文学修养的熏陶,也受到父亲和姨母虔诚的宗教信仰的影响。22岁时,她与曼彻斯特唯一神教会的副主持威廉·盖斯凯尔结婚。她的作品都是在丈夫鼓励下写成的。作为下级牧师的妻子,她往往配合丈夫做些慈善工作,或护理穷苦的病人,因而有机会接触生活困难、有一定阶级觉悟的产业工人,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思想。这一切都形象地体现在她的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玛丽·巴顿》之中。
  盖斯凯尔夫人共发表过 6部长篇小说,《玛丽·巴顿》(1848)是第一部,它真实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斗争,在19世纪英国小说的发展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称赞狄更斯、萨克雷和盖斯凯尔夫人是“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玛丽·巴顿》揭露19世纪中叶大英帝国“黄金时代”的背面广大工人群众的悲惨命运。小说所描写的故事发生在4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在阶级对立十分尖锐的曼彻斯特。玛丽·巴顿的父亲约翰·巴顿原来是个奉公守法的老工人,由于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处于被剥削的地位,社会贫富悬殊,因而对资本家产生了仇恨,积极参加了工人运动。宪章运动失败后,资本家拒绝了罢工工人的要求,决定开工。约翰·巴顿等人杀死了工厂老板的儿子。这部小说反映了宪章运动时期的劳资斗争,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小说的结尾写约翰·巴顿向老板自首,得到宽恕,表明作者受宗教信仰的影响,想用博爱与宽恕来调和阶级矛盾。这不仅损害了主人公的形象,也降低了作品的积极意义。但这部作品关于工人阶级的悲惨状况和工人斗争的描写仍是全书最生动感人的部分,有力地打破了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的幻想。
  盖斯凯尔夫人的另一部重要小说《克兰福德》(1853),用幽默的笔调描写了克兰福德小镇上目光短浅、幼稚天真的小市民中间发生的小小的悲喜剧,在写作技巧、选材和语言运用方面都有提高;塑造的人物也不再是类型的代表,而是有个性的人。
  1853年,小说《露丝》发表,写一个贫苦的女缝工露丝·希尔顿被资产阶级青年亨利·白林汉诱骗遗弃的故事。在叙述露丝于饥寒交迫中只身外出谋生时,作者着重描写了当时手工业作坊的恶劣的劳动环境。后来在一次大瘟疫中,露丝不顾个人安危看护病人,博得群众的好评。白林汉染病后,也得到她的精心护理,恢复了健康,而露丝自己却染病而亡。作者通过这一结局赞扬了露丝的高尚品质。
       


  她的长篇小说《北与南》(1855),也写曼彻斯特的阶级斗争。她把经济落后的南方与工业发达的北方做了对比,并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资本家,他既具有北方企业主的精明能干,又具有南方人的文化修养,并能调和劳资之间的对立,终于振兴了企业。作者在这里再一次宣扬了阶级调和的思想。
  盖斯凯尔夫人的后期作品《西尔维亚的恋人》(1863),讲述了其强迫征兵所造成的家庭悲剧。《妻子与女儿》(1866)反映小城市中等阶层的家庭生活。她还写了不少中、短篇小说,大部分以作者熟悉的小城镇生活为背景。她的《夏洛特·勃朗特传》(1857)是一部优秀的传记作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