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沃尔夫,C.
释义 Wo'erfu
沃尔夫,C.(卷名:外国文学)
Christa Wolf (1929~  )
  德国女作家。1929年 3月18日生于商人家庭。1949至1953年在耶拿和莱比锡大学学习日耳曼语言文学。毕业后在《新德意志文学》编辑部和出版社工作。常到哈勒市一家机车车辆厂体验生活,参加工人写作小组的活动。1962年以后成为职业作家。1963至1967年被选为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候补委员。
  沃尔夫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是小说,也写过电影剧本和散文、评论。1961年发表短篇小说《莫斯科的故事》,获哈勒市艺术奖。小说描写苏军上尉帕维尔与1945年在德国结识的德国姑娘维拉15年后在莫斯科重逢以及他们如何处理友谊和爱情的故事,提出了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问题。小说《分裂的天空》(1963)是60年代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文学中成功的作品之一,曾引起热烈讨论。它真实、自然地反映了德国的分裂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东、西德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抉择。这种抉择已经影响到个人生活──爱情、婚姻和家庭。
       


  1968 年第二部小说《回忆克里斯塔·T》出版,又一次引起人们重视。作品探讨了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生产关系与生活方式中人的个性如何发展的问题。它描写克里斯塔一生中从不满足于现有的一切,不愿意随波逐流,曾孜孜不倦地探索,想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完善和发展,但她和周围僵化了的陈规陋习一再发生冲突,始终处于愿望与可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作者从60年代初对现实生活的歌颂,逐渐发展到对现实中矛盾与问题的揭露。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实践了她的艺术主张,强调叙事的主观真实性。小说没有连贯的情节,通过叙述者的回忆介绍了一个人的真实遭遇。
  长篇小说《童年典范》(1976)是一部自传性的作品,描述了希特勒统治时期小人物在精神上被奴役的状态以及1945年解放时他们的经历和感受。作者想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反省导致法西斯取得政权的原因和当时有严重顺民思想的人们应承担的责任。
  沃尔夫的短篇小说创作大多也触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关切的问题。《六月的下午》(1967)反映人们对于和平受到威胁的忧虑心情。《菩提树下》(1974)探讨个人如何在社会中实现道德的自我完成。《一只公猫的新生活观》(1974)讽刺一位心理学教授想发明一种能制造人类最高幸福的体系。《自我试验》(1973)描写一个女性服药后变成男性的医学试验。有些故事看来荒诞不经,实际上却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一些问题:战争的威胁,科学技术的片面发展导致丧失人性的可怕后果等等。
  沃尔夫还写过不少评论、散文、随笔等。评论集《读和写》(1972)集中阐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她反对文学创作中的公式化、雷同化,反对作品回避矛盾,反对社会主义文学不能描写个性差别、只能塑造类型的观点。她认为文学作品就是要表现个人认识自己、发现自我的过程。在艺术技巧上,她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努力接近现代科学技术对现代文学的要求。作家要表现主观真实性,使文学创作和现实密不可分地溶合在作家的头脑中,创造一种与技术工艺时代相适应的叙事文学。意识流、蒙太奇、时空概念的颠倒、文献材料的引用等,都是她经常采用的手法。
  沃尔夫的作品还有中篇小说《没有一处地方》(1979)和她同丈夫一起创作的取材于中世纪民间故事的电影脚本《梯尔·欧伦施皮格尔》(1972)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12: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