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珣伯远帖卷
释义 Wang Xun Boyuan Tie Juan
王珣《伯远帖》卷(卷名:文物 博物馆)
  中国东晋书法家王珣书写的唯一墨迹真本。王珣(350~401),字元琳,小字法护,临沂(今属山东省)人。供职于大将桓温帐下为主簿,隆安初迁尚书令,死后追赠车骑将军,谥号献穆。此帖纸本,行书,纵25.1厘米,横17.2厘米。是一封信札,以楷法注入行书,结字严谨、缜密,字形大小参差,行气疏密适中,用笔中锋,转折处锋棱毕现,极为自然而又骨力内含。书势略向左方倾侧,险峻中极具潇洒古淡之姿。墨色清润,纸质光洁,纸墨相辉。它与王羲之新体书法一脉相承,既具有羲之的婉媚遒逸,又具有险峻、劲健的自家风貌。
  此帖曾经北宋内府收藏,卷中原有徽宗题签和宋代章清题跋,明清之际被人割去。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董其昌在北京遇见此帖,遂购藏。此后又经吴新宇、安岐等人递藏。清乾隆年间收入内府珍藏,列为“三希”之一。后幅有董其昌跋,引首乾隆帝加题“江左风华”4 大字,并在本幅前后题跋和补画《枯木文石图》,又命宫廷画师董邦达利用明王肯堂题跋后面的余纸补画山水,沈德潜撰并书《三希歌》。《宣和书谱》、《平生壮观》、《墨绿汇观》、《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民国后,溥仪将《伯远》、《中秋》二帖携带出宫,辗转流入民间,1951年政府以重金将二帖收回,现藏故宫博物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2: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