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王瑬
释义 Wɑng Liu
王瑬(1786~1843)(卷名:经济学)
  中国清代鸦片战争前后主张无限发行不兑现纸币的主要人物。初名仲鎏,字子兼,一字亮生,江苏吴县人。著有《壑舟园初稿》、《壑舟园次稿》、《钱币刍言》等书。他的货币主张主要载于《钱币刍言》一书中。该书初名《钞币刍言》,于1828年写成,1831年刊印;后又修改增订,因其内容“兼及钱法”,故更名,并于1837年和《钱币刍言续刻》、《钱币刍言再续》一起刊印。


  当时由于封建社会危机加深,清王朝财政日益拮据,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大量走私进口鸦片,使得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银荒,在银钱比价上出现了愈益严重的银贵钱贱现象。这不仅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困难,也加剧了清王朝的财政危机。王瑬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提出了一个为清王朝搜刮民财,以增加财政收入的货币主张。他主张禁止使用白银为货币,发行从一贯到千贯不兑现纸币;禁止民间使用铜器(乐器、锁钮除外),铸造不足值的当十、当百大钱。
  “足君尤先”的反动财政观点是王瑬货币方案的出发点。王瑬认为儒家传统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是只适合于“三代”以上的过了时的观点。“三代”以下,则应是“足君尤先”。为了“足君”,就要由君“操钱币之权”,发行不兑现纸币,以“操不涸之财源”(《钱币刍言·钱钞议一》)。发行了不兑现的纸币,财政就充裕了,可以官加俸,吏增禄,减田赋,轻关税,鳏寡孤独有所养,并可以兴水利,垦荒田,积义仓,修学校,不但可以“足君”、“富国”,而且可以“富民”,“可以正人之心”(《钱币刍言续刻·拟富国富民第一策》)。他把发行不兑现纸币当成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王瑬根本否认货币具有内在的价值,根本抹煞金属币和纸币的区别。他认为货币的价值是由国家的权势创造出来的,“造百万即百万,造千万即千万”(《钱币刍言·钱钞议一》),因此,封建国家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购买力和发行数量无关。无限制地发行纸币也不会造成物价上涨和发钞失败。同时他还认为发行纸币国家不需要有准备金,“民间所有之银,即国家用钞之本”(《钱钞议五》)。王瑬虽然极力抹煞金属币和纸币的区别,但他还是千方百计地为封建王朝搜刮白银献计。他主张通过发钞“尽易天下百姓家之银”,使“天下之银必悉入内库”(《钱币刍言续刻·与包慎伯明府论钞币书》)。
  当时的银荒和银贵钱贱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鸦片输入,使得白银外流造成的。王瑬不赞成禁烟,而是认为只要按照他的主张发行不兑现的纸币,外国就会因得不到白银,“无所利而自止”(《钱币刍言·钱钞议一》)。他甚至认为即使白银外流,也不可怕,因为,“中国所以惧银入于外洋者,虑银少而不足用耳。银既不为币,纵使尽入外洋,亦与中国无损”(《钱币刍言续刻·与包慎伯明府论钞币书》)。王瑬的货币方案是一个屈服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货币方案。
  由于王瑬的发钞主张是一种以增加清王朝的财政收入为目的的搜刮民财的主张,所以受到当时的一些反动统治者的重视。但是,同时也遭到了包世臣、魏源等有识之士的反对。许楣更写出专书《钞币论》,对《钱币刍言》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23: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