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欧洲工业革命
释义 Ouzhou Gongye Geming
欧洲工业革命(卷名:外国历史)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Europe
  通常指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亦称产业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又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始于18世纪60~80年代,结束于19世纪末。
  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条件  英国最早具备产生工业革命的条件。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也同时发展起来,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18世纪30年代,C.唐森德子爵(1674~1738)把三叶草和芜菁引入大田,改三轮制为四轮制,开始农业革命。农业家R.贝克韦尔(1725~1795)培养出“新莱斯特羊”,开改良牲畜之风。1760年以后的4000多个圈地法案实施后圈占土地 900万英亩,使农业完全纳入资本主义轨道。
  18世纪中叶,英国国内市场,殖民地市场以及国外市场的扩大,使棉纺织业获得巨大发展。水陆交通大大改善,便利工农业产品和原料的运输,促进商业繁荣,为工业积累了资金。
  工业革命的进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1733年J.凯(1704~1764)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1767年J.哈格里夫斯(?~ 1778)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取得专利。1769年,R.阿克赖特(1732~1792)发明水力纺纱机,1771年在克隆福特创办第一个棉纺厂。S.克朗普顿(1753~1827)于1779年发明骡机。1769年,J.瓦特(1736~1819)发明蒸汽机,取得划时代的技术成就,引起一场工业革命。1776年制成单动式蒸汽机。1782年又制成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棉纺厂开始使用蒸汽机作动力。1789年蒸汽机开始应用于棉织业。工业革命后,蒸汽机逐步扩展到化工、冶金、采矿、机器制造、运输等部门。


  化工工业得到迅速的发展。硫酸、漂白剂、盐酸、苏打的发明适用于纺织、玻璃、肥皂等行业的需要。18世纪20年代J.马斯普拉特等在利物浦建立生产苏打的工厂。M.法拉第(1791~1867)发明制造氯化碳的新法,奠定了兰开夏和柴郡化工工业的基础。对法战争以后的年代是英国化工工业的黄金时代。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采煤业迅速发展。在矿井中,普遍使用蒸汽抽水机。1790年煤产量达 760万吨。1820年卷扬机代替人工背运,煤产量更加迅速增长,英国成为欧洲最大产煤国。(见彩图)


  1786年以后,蒸汽机的制造带来了冶铁业的繁荣;对法战争的军火需要扩大了冶铁业。战后工业革命开始进入以冶铁和机器制造为主的阶段。1824年议会取消部分机器禁止出口后,更刺激了机器生产。1828年J.B.尼尔森(1792~1865)发明用鼓风炉把热空气吹进熔铁炉的新法,完成冶铁技术的改革。在机器制造上,20年代发明卡尺和车床;1838年J.内史密斯发明汽锤。到40年代,已能用机器制造工作母机,主要部件已标准化。
  此时,机器大工业已代替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1835年英国棉纺织业已有 23.7万工人; 毛纺织厂已达1300个,工人7.1万人。
  生产的增长,国内市场的扩大,对交通运输部门提出新的要求。火车的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陆路交通问题。1825年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通车;1830年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用铁路连结起来。到50年代,英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均已完成。19世纪上半叶,虽然帆船在远洋航行上还处于极盛时代,但使用蒸汽机于船舶上已获成就。1818年在多佛和加来间已有轮渡。1838年蒸汽轮船“阿斯”号和“大西洋”号横渡大西洋成功。


  工业革命的社会经济后果  英国工业革命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深刻的社会变化:①在工业革命过程中,英国从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基础;但1825年后便开始周期性经济危机。②出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对立阶级,在宪章运动中,无产阶级已达到自觉反对资产阶级的水平。③人口从东南部转到北部,伯明翰-利物浦-赫尔三角地带成为最稠密的区域,除伦敦外,英格兰所有大城市均在此地区内。④工业进一步集中,且在集中区内还有分工。如毛纺织业不但已集中于约克郡的西区,且在该区内纺毛线集中于布雷德福和哈德兹菲尔德,织呢绒集中于利兹,而再生呢绒则集中于杜斯伯里。
  欧洲大陆工业革命  与英国比较,大陆上工业革命特点为:①除德国、法国、丹麦、瑞典部分地区发生类似英国的圈地运动外,都没有出现这种运动;易北河以东、西班牙和意大利南部大地产占优势(都存在农奴制残余),农业增产与之有关。除此之外,其他地区主要是转变为资本主义的、集约化的家庭农场起着增产的作用。②国家干预程度较大,尤以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甚。③修筑铁路一般与工业革命同时进行,甚至用铁路的修筑来带动工业革命。
  比利时工业革命  西欧最早发生及完成工业革命的是比利时。这里农奴制已消灭,有发达的农业和传统的纺织业。拿破仑一世占领时期开始冶铁业工业革命。棉纺织业中心在根特。1810年比利时拥有129000纺锭,1829年达30万纺锭。1830年独立后发展更快。而英国制造商 W.科克里尔(1759~1832)在塞兰建立的铁工厂则是30年代欧洲大陆最大的工厂。1825年安装第1台动力织机,1845~1846年达3500台。到40年代工业革命已完成,其机器能与英国竞争。1833~1834年开始兴建铁路。
  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在18世纪末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统一度量衡和关税来统一国内市场。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本已在巴黎周围开始的近代集约化家庭农场得到发展,农业生产得到提高。拿破仑统治时期,毛织业因军事需要得到发展,一批化工工业用N.吕布兰法制造苏打。
  波旁王朝  复辟时期工业革命业已开始。七月王朝时工业革命进入极盛时代。除原有诺曼底棉纺织业得到发展外,还出现诺尔省和阿尔萨斯两个新中心。19世纪30年代工厂制在棉纺业已占优势。毛纺织业中心在鲁贝和里姆,而里昂则已是丝织工业中心。20年代建立几个焦炭冶铁厂,改进冶铁技术,1826年有 150座搅拌炉。在发展焦炭冶铁的同时,木炭冶铁也在发展。19世纪中期拥有的蒸汽机台数和马力超过大陆其他国家的总和。在开采洛林铁矿前,煤铁产地相距甚远,1828年建造将圣艾蒂安的煤运到罗亚尔河畔的铁路。1850年有铁路5000公里。
  1830~1860年间,法国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英国,尽管绝对数字不及英国。它的工业只集中几个地区,人口流动没有英国明显,而农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一直相当大。到19世纪60年代后期,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德国工业革命  对法战争后,易北河以东的容克地主大力发展经济作物,1836年甜菜产量达76万吨。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容克地主采用科学的轮耕制,使用化学肥料,产量大增;西部富农集中区域是资本主义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农业机器得到较广泛使用;南部以小农为主,历来精耕细作,1871年后酿酒业有大发展。
  德国工业革命在19世纪40年代末期大为发展。棉纺织业中心在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诸邦,1847年始用蒸汽机作动力,50年代出现股份公司办的大工厂。麻纺织业因农村家庭转向棉纺织业而衰落。毛纺织业在20年代曾发展为小型工业,但在19世纪中叶衰落,德意志统一后恢复成为大企业。
  重视重工业是德国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1835 ~1860年间生产资料(煤、铁等)的增长比消费资料(纺织品)的增长快 3倍。冶铁业中心原在西里西亚和莱茵兰,19世纪50年代已转移到鲁尔。后者也是炼钢中心, A.克虏伯(1812~1887)即发迹于此。1851~1871年间威斯特伐利亚成为欧洲大陆最大工业中心。德国统一前的煤、铁、钢产量都已超过法国,只有蒸汽机的使用还落在后面。
  19世纪50~60年代德国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英、法,1850~1869年年增长率为10.2%,同时期法国为 6.7%,而英国在1849~1870年间仅为 5.2%。铁路处于重要地位。第1条铁路是1835年纽伦堡至富尔特的仅6公里长的铁路。1839年莱比锡-德累斯顿铁路建成。1869年共有17700公里,其中普鲁士占10000公里。铁路一开始即与军事关系密切,1873年便成立帝国铁路管理局控制全境铁路。
  德意志统一后很重视利用最新科学成就,突出的是电器工业和化工工业,40年代电气工程师与实业家E. W.von 西门子(1816~1892)打下电气工业基础,1882年化学染料产量占世界 2/3以上。化肥工业也处于领先地位,精密仪器也受到重视。19世纪8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
  俄国工业革命  19世纪30年代,俄国工场手工业达到相当规模,大商人、包买商、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大量的资本,具备从事机器生产的条件。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俄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基本形成。俄国工业革命中,铁路在各个阶段都起到带动作用。1851年连结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铁路通车,到1861年有铁路2388公里。
  1861年以前形成 3个工业中心:①乌拉尔,1860年生铁产量占全国76%,生铁运到中部工业区制成最后产品。②中部工业区,包括莫斯科周围 9省,棉、麻、丝纺织业都集中在这里,生铁产量也占全国16%,其南缘有新兴的甜菜制糖工业。③波罗的海沿岸工业区,以圣彼得堡和纳尔瓦为中心,用英国运来的煤和瑞典的铁矿石冶铁,用英国棉纱织布,外国资本和技术经由本区进入俄国。1861年以前,工业对全国影响甚小,7400万人口中只有76万工人,但颇为集中。
  19世纪60年代铁路从莫斯科辐射出去,连结中部9省主要城市,还有铁路沟通乌拉尔和乌克兰,后者变成新的工业中心,英、法资本投资于采煤业、冶铁业,生产供全国使用的铁轨。最南边则发展巴库石油中心。
  1887年有铁路30132公里。全国1.13亿人中有132万工人。1887年以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农村在19世纪90年代已成为工业品稳定的销售市场。这时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道不仅增加对煤铁的需求,还把工业引向东方。1900年有铁路 53350公里。到19世纪末,俄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此外,中欧如波兰、波希米亚(捷克),南欧如米兰、加泰罗尼亚,到19世纪末都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在不同程度上完成了工业革命。
  参考书目
 P. Mantoux,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 Outline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Modern Factory System in England,Jonathan Cape, London,1952.
 W. O. Henderso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n  the Continent; Germany,France,Russia 1800~1914,Cass. London,1961.
 H. J. Habakkuk, ed.,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after: Incomes,Popul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65.
 S. L. Cas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vans Brothers, London, 1975.
 K.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2:14:40